“后布局调整”时期农村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合理利用——基于湖北省Y县的调查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受农村地区学龄人口逐渐减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政策。国家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这一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虽然十余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配置了农村教育资源,扩大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实现了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该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农村教育资源闲置流失和浪费严重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资源本就稀缺,布局调整后大量教育资源的富余闲置和浪费令人痛心,这违背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初衷。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厉行节约和反对浪费的方针,大力倡导要盘活现有资产存量和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当前重组和合理利用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后的富余闲置教育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开展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也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是关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如何重组和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的专题调查研究。本研究在以湖北省Y县为样本区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考察了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状况,初步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后布局调整”时期重组和合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期通过本研究规范和调整农村地区后续的学校布局调整行为,为农村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说明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界定了有关概念,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较为深入地调查了“后布局调整”时期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揭示出农村教育资源在处置和利用地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三部分初步分析了农村教育资源在布局调整之后,由于处置利用不当而出现闲置、浪费等问题的原因。  第四部分提出了“后布局调整”时期重组和合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的基本策略以及具体可行性措施。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提出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共同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现代化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文坛的一颗新星。自1968年以来,她出版了两部诗集:《一度》(1968)《革命的牵牛花》(1973);4部长篇小说:《格兰奇.科帕兰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