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场所控烟问题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a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食香烟被公认为威胁公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而吸烟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烟民大国,在公共场所遭受二手烟危害的情况相当严重。现有控烟经验表明,制定和有效实施公共场所控烟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核心城市,推进武汉的公共场所控烟不仅彰显我国一线城市良好形象,体现区域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更是政府执法能力提升的重大表现。而《武汉市公共场所吸烟管理条例》自2010年8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烟草控制治管理仍然十分薄弱,法规条文形同虚设,没有形成治理体系,导致武汉市控烟效果不明显。本文在立足于我国烟民众多、烟草文化延续、无法改变烟草专卖体制的前提下,在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控烟政策进行进一步梳理与归纳,以公共治理视角入手,以多元治理理论为研究依据,通过对武汉市市民的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对《条例》实施后武汉市公共场所日常控烟监督和烟草执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在公共场所控烟问题上存在政府监管不力、社会群体监管力度羸弱以及烟草行业自身发展对控烟形成阻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公共场所控烟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必须将公共场所控烟纳入国家卫生领域的政策来制定,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政府在控烟运动中的主导作用,在颁布法律、优化监管治理结构、加大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另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微观群体、社会组织及烟草行业的作用,多方政策行动主体形成一个长效的多元治理模式。该文以武汉市为例,着重分析武汉市公共场所控烟问题进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公共场所控烟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更好地开展控烟执法工作,提高政府部门的控烟执法效率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资金投入量大、使用技术门槛高、维修保障支出费用高、原厂技术壁垒不易打破,因此保障医疗设备平稳运行是医疗机构临床工程人员重点
当今中国已逐渐步入知识经济社会,企业开始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洪流。而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中无形资源的凝聚体,对企业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因此如何利用好企业智力资本,最大化其效用,为企业创造价值、降低风险,成为了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今市场竞争环境呈白热化趋势,企业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环境中保证自身发展,站稳根基,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解决的难题。贝塔系数虽衡量企业系统性风险,但实质上反映
中国共产党在2015年10月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同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凭其可标记的无源感知特点,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如仓储管理、物流追踪、安全门禁等。相比雷达、
牵引电机作为列车运行的动力装置,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高速铁路技术分为两类:高速轮轨技术及磁悬浮技术。而高速铁路系统中的牵引电机主要包括用于驱动铁路干线
从长期被黄曲霉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3950)具有极高抑制作用的细菌,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确定其为芽孢杆菌属,与Bacillus mojav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