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食香烟被公认为威胁公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而吸烟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烟民大国,在公共场所遭受二手烟危害的情况相当严重。现有控烟经验表明,制定和有效实施公共场所控烟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核心城市,推进武汉的公共场所控烟不仅彰显我国一线城市良好形象,体现区域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更是政府执法能力提升的重大表现。而《武汉市公共场所吸烟管理条例》自2010年8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烟草控制治管理仍然十分薄弱,法规条文形同虚设,没有形成治理体系,导致武汉市控烟效果不明显。本文在立足于我国烟民众多、烟草文化延续、无法改变烟草专卖体制的前提下,在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控烟政策进行进一步梳理与归纳,以公共治理视角入手,以多元治理理论为研究依据,通过对武汉市市民的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对《条例》实施后武汉市公共场所日常控烟监督和烟草执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在公共场所控烟问题上存在政府监管不力、社会群体监管力度羸弱以及烟草行业自身发展对控烟形成阻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公共场所控烟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必须将公共场所控烟纳入国家卫生领域的政策来制定,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政府在控烟运动中的主导作用,在颁布法律、优化监管治理结构、加大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另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微观群体、社会组织及烟草行业的作用,多方政策行动主体形成一个长效的多元治理模式。该文以武汉市为例,着重分析武汉市公共场所控烟问题进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公共场所控烟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更好地开展控烟执法工作,提高政府部门的控烟执法效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