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和资源逐渐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国家资产,即生态资产。生态资产包括有形的自然资源价值和隐形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生态系统除了给人类提供实物型生态产品(食物、原材料、药品等)外,同时还以其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向人类提供更多类型的非实物型生态服务(净化空气、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本文将在对国内外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理论方法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将生态学模型与遥感信息模型相结合,对生态系统类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调整系数进行遥感测量,建立生态资产评估的定量遥感模型,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类型、质量、空间分布差异。通过计算得到2000年和2008年吉林省生态资产总价值,并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吉林省生态资产总价值为4385.61亿元,单位面积价值为230.18万元(km~2·a),而2008年吉林省生态资产总价值为6751.31亿元,单位面积价值为354.35万元(km~2·a)。2)在生态资产总价值构成中,水土保持价值>维持大气平衡价值>生产有机质价值>涵养水源价值>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其中2000年和2008年水土保持总价值为2368.83、2921.54亿元,而最低的营养物质循环价值2000年和2008年分别为25.87、51.70亿元。3)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看,2000年中林地的生态资产价值最高,为2955.25亿元,而2008年林地生态资产价值为4148.85亿元。其次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价值相对较低,都只有100多亿元,而灌木林地总价值最低,2000年为68.03亿元,2008年为113.35亿元。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价值中,两年中的耕地的价值均最高,未利用地的单位价值最低。4)从东中西地区来看, 2000年、2008年的吉林省的生态资产总价值分布都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少,2000年的吉林省西部生态资产总价值为282.83亿元,2008年的总价值达到520.28亿元。吉林省不同地区的生态资产差异明显。从总生态资产价值来看,2000-2008年吉林省生态资产总价值升高了2365.70亿元,单位面积价值增加了124.17万元(km~2·a)。从平均生态资产价值看,2000年中,白山地区>通化地区>延边地区>吉林地区>辽源地区>长春地区>四平地区>松原地区>白城地区,而2008年则是白山地区>通化地区>延边地区>吉林地区>长春地区>松原地区>辽源地区>四平地区>白城地区。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研究方法的进展,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和方法借鉴;可以为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