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巨细胞病毒性耳聋新生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接种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建立新生小鼠MCMV性耳聋模型,通过观察耳蜗感染MCMV时间与各时间窗耳蜗形态改变、螺旋神经节(spiral ganglion cell,SGN)细胞Bcl-2、Bax表达变化及SGN细胞凋亡,探讨MCMV感染导致SGN细胞凋亡从而引起听力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新生(出生24h内)BALB/C小鼠平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颅内注射MCMV悬液法(接种部位注射TCID50为104.15/0.1mL病毒悬液15μl)建立MCMV感染-听力损伤模型,对照组用同样的注射方法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5μl观察小鼠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在建模后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分批处死小鼠,分别测定:1.在声电屏蔽下检测3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ABRⅠ波波幅、阈值及潜伏期;2.通过光镜观察各时间窗小鼠耳蜗组织病理学变化;3.MCMV-DNA PCR分析各时间窗小鼠耳蜗MCMV感染情况;4.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时间窗小鼠耳蜗SGN细胞Bcl-2、Bax基因蛋白质的表达;5.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各时间窗小鼠耳蜗SGN细胞凋亡的情况。  结果:1.对照组的小鼠生长发育良好(皮毛光滑,反应灵敏,活动好),实验组的小鼠生长发育缓慢(皮毛凌乱稀疏、睁眼延迟、反应略迟钝、活动差、体态略消瘦);2.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BRⅠ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阈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光镜下实验组小鼠建模后3天,耳蜗即出现鼓阶明显充血,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建模后第7天螺旋神经节细胞排列稀疏,细胞间隙变宽,并一直持续至注射后第21天,对照组小鼠耳蜗均无上述变化;4.实验组建模后1天MCMV-DNA PCR检测阴性,其余各时间点MCMV-DNA PCR检测为阳性;对照组各时间点MCMV-DNA PCR检测为阴性;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组从建模后第3天起,平均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1周为其AI高峰。  结论:新生乳鼠颅内注射MCMV后可促使SGN细胞发生凋亡,高峰约在建模后1周左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JNK信号途径非核通路,下调Bcl-2,上调Bax来促使螺旋神经节细胞发生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参与者经行头颅MRI检查,根据
目的:通过创新应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一皂草素交联复合物(CB-SAP)靶向毁损触液核神经元技术、特异性地毁损触液核,建立缺失触液核的动物模型,考察触液核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及其脑脊
目的:检测土三七致肝脏损伤不同时间相关细胞因子及酶的变化,以初步探讨土三七致肝脏损伤机制。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天、7天、14天、28天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动物各6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纳米对比剂G250-mAb-SPIO在G250抗原阳性的人肾癌786-0细胞及荷人肾癌裸鼠模型中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靶向成像效果。  方法:在1-(3-二甲氨基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