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史上的一次突破,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资产证券化不仅提供盘活存量资产、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手段,实现了资产未来收益与现期收益的跨期重新配置,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投融资渠道,为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及其他资产搭建通往资本市场的桥梁,促进了货币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与融合。证券化市场中,汽车贷款证券化占据了重要位置,它不但将商业银行等汽车贷款机构的中长期信贷资产转化为资本市场上流通的证券化产品,并且将原本集中于银行等机构的汽车贷款风险通过资本市场分散到公众投资者,从均等、效率的角度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因此,本论文由资产证券化理论入手,在指明了资产证券化、尤其是汽车贷款证券化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后,对其运行条件及实施背景进行了概括性阐述。与资产证券化衍生的其他产品相比,汽车贷款证券化有其相对独特的运作方式。在资产证券化最为发达的美国,汽车贷款证券化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其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第三部分就在已有的国际成熟证券化运作基础上,参照美国成功的汽车贷款证券化推行模式,深度细致的分析汽车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机理,以期其运作模式对我国汽车贷款证券化实践有所启示,进而发挥更好的借鉴意义。作为一项创新技术,汽车资产证券化值得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深入研究。然而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方面,我国汽车贷款证券化的步伐都显得较为缓慢。尽管资本市场对于汽车金融业务的限制已逐步放宽,但自2005年我国首次尝试资产证券化产品至今,汽车贷款证券化等非主流创新产品的开发仍处于萌芽状态,直到2008年1月才推出第一单汽车贷款证券化——通元2008-1 ABS。在第四部分,本文将以通元2008-1 ABS为案例展开分析,在借鉴美国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政策及法律环境、技术条件、投资环境进行全面阐述。同时,从市场条件、法制条件及技术条件三个方面提出改良建议,以期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探寻完善我国汽车贷款证券化实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