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在电流通过条件下自发光的显示器,主要由有机层、阴极和阳极构成。OLED以传统LED照明无法企及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电视、智能手机、智能穿戴、VR、显示、照明等领域。但是,OLED器件在现今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器件性能较差的问题。影响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是OLED器件有机涂层中有机分子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光学性能等。本论文合成了两种苯并噁唑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BBF和BBS),通过1H NMR、IR、MS进行了表征,并对轨道能级、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重要的OLED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新型有机化合物BBF通过7步反应合成,由2-溴联苯开始,通过Suzuki反应、芳烃的溴代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芳香胺的合环化反应四种反应完成BBF的合成。此合成从最基础的有机小分子出发,实现了经济化生产,具有较好的产业化价值。化合物BBS通过2步反应合成,以二溴代苯并噻二唑和二苯胺开始,通过合环化反应和Suzuki反应完成。在BBS的合成中,我们采用了研磨法合成,避免了溶剂的污染和原料的损失,产率达89%,实现了经济、环保、高效的有机反应合成工艺。本文采用Gaussian 09软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1yp/6-31g(d)水平上计算得BBF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分别为4.92 e V和1.87 e V,能级差为3.05 e V;BBF的HOMO和LUMO分别为4.72 e V和2.06 e V,能级差为2.66 e V。通过循环伏安法对它们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热重分析(TGA)研究了BBF和BBS的热力学性能,得BBF的热分解温度(Td)为493℃;BBS的热分解温度(Td)为427℃。测定了BBF和BBS的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并进行了分析。2、器件的制备与检测:磷光器件BBS-1和BBS-2的检测结果表明:(1)空穴注入层HAT-CN在器件结构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启亮电压,增高器件的发光亮度;(2)磷光器件BBF-1的器件性能优于磷光器件BBS-1,因此材料BBF比BBS材料的性质稳定,更适合作发光层材料。非掺杂的荧光器件BBF-3的检测结果表明,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BBF能成功用作OLED器件的发光层材料,所制成的非掺杂荧光器件的性能稳定;而含有YLE掺杂剂的荧光器件BBF-2的检测结果表明,新材料BBF在掺入荧光剂YLE后,器件性能相对于为掺杂的BBF-3器件得到明显提高。3、最后,我们对1,8-二溴萘、4,7-二溴-5,6-二氟-苯并噻二唑和溴取代二氮杂苯并菲三个重要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的优化工作,产率分别达到:49%、73%和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