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并具有一定的絮凝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与传统的无机、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微生物絮凝剂安全、无毒、易于生物降解,还具有吸附重金属的功能,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絮凝剂研制开发的热点。本课题采用限氧培养的方法,从厌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产絮凝剂菌株,并对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对菌株发酵产生的絮凝剂进行了提取和鉴定,并对其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为:本文从6份样品中经过分离筛选得到4株絮凝活性较高的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在80%左右。通过多次复筛,选取其中性能稳定,絮凝活性最高的130号菌株为研究对象,其平均絮凝率为81.3%。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的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着色菌属(Rheinheimera sp.),该菌株是一株兼性厌氧菌株。Rheinheimera sp.130菌株所产絮凝剂是一种胞外絮凝剂。对其絮凝物质进行提取,通过化学分析法、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有效成分为多糖,不含蛋白质和核酸成分。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絮凝剂含有羧基、羟基等多种极性基团,通过对多糖成分的分析,其中中性糖含量约为69.4%,糖醛酸含量约为6.84%。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Rheinheimera sp.130产絮凝剂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35g/L,豆粕1g/L,磷酸二氢钾2g/L,磷酸氢二钾5g/L,硫酸亚铁0.03g/L,硫酸镁0.1g/L;确定了较优的培养条件,初始pH值7,培养温度37℃,摇瓶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120r/min,接种量2%,发酵时间84h。菌株在最佳培养基和优化后培养条件下,与优化前相比,絮凝剂的絮凝率从81.3%提高到89.72%。以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实际废水,研究了Rheinheimera sp.130所产絮凝物质的絮凝特性。对于4g/L的高岭土悬浊液反应体系,絮凝剂最适投加量为0.75mL。高价阳离子Ca2+和Al3+离子对絮凝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Ca2+离子作为助凝剂作用稳定且明显,1%CaCl2溶液最适用量为1mL。絮凝剂有较宽的pH和温度使用范围,pH值在8-10的范围内,絮凝率稳定在80%以上。温度在0~70℃范围内,絮凝活性基本无损失,有良好的热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