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本文以这30年来的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新世纪底层文学等文学流派中的部分代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们在小说创作中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关注、反映和态度,分析他们视野中的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分析他们在小说中塑造的厂长和工人形象,探讨小说中的广大的厂长工人们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命运、精神面貌和心理状况。全文以时间先后为主线,分析和比较30年来的具体的作家作品,力求初步勾画出30年来小说史中的国企改革叙事。
第一章主要论述1980年代小说中的国企改革叙事,分为三节。第一节讨论的时间范围是激情洋溢、理想主义高扬的1980年代初期,以蒋子龙等人的小说为研究对象,文章认为改革文学的主将们在想象中构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在呼唤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用文学的方式为改革开放呐喊助威,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他们不仅塑造了以乔光朴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厂长的典型形象,也在非常敏锐的在小说中的反映出了那个时期的工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第二节以新写实小说中涉及到工人生存现状的文本为研究对象,以新写实作家池莉、刘恒等人的笔下所反映的国有企业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第三节主要论述反映1980年代第一批下岗工人命运的小说,分析作家的叙述和人物的精神、命运。
第二章主要论述1990年代小说中的国企改革叙事,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因为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人们崇尚经济,发追求富裕的物质生活和享受。文章主要以新现实主义小说为研究对象,分为三节。第一节探讨谈歌等人小说中所叙述的国营企业的现状。第二节分析新现实作家笔下的厂长形象。第三节分析新现实作家以及其他作家笔下的国营企业工人的形象。199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股“现实主义冲击波”吸引了大家的视线,不过新现实作家们因为过于沉溺于个人经验的表达和直白的揭露,作品缺乏艺术性而使之转瞬即逝。但是,新现实小说与1980年代的改革文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想象性构建,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了解到19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以及国企改革给工人带来的生活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影响和变化。
第三章主要论述新世纪10年以来的小说中的国企改革叙事,分为两节。第一节综述新世纪小说中的底层书写关于国有企业的内容。第二节以曹征路的《那儿》为具体分析对象,探讨小说中对工厂和下岗工人的生存现状苦难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