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进党派系政治与大陆政策是台湾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派系政治作为民进党大陆政策制定的关键环节对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政治生态、博弈过程以及结果分析三方面入手,选取了民进党大陆政策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决策研究的“政府政治模型”,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民进党派系政治对其大陆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检视,试图回答民进党派系政治对其大陆政策有何影响这一核心问题。本文以民进党在野与执政为标准,将民进党大陆政策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民进党在野时期(1986年—2000年)、民进党首次执政时期(2000年一2008年)、民进党再次在野时期(2008年一2016年)以及民进党重返执政时期(2016年至今)。1986年一2000年是民进党首次在野时期,在此时期派系政治在民进党大陆政策制定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是民进党派系政治对其大陆政策制定影响的作用凸显期。2000年一2008年是民进党的首次执政时期,由于陈水扁总揽大权,民进党出现“总统化政党”现象,派系政治对于陈水扁当局的大陆政策影响力削弱。2008年一2016年民进党再次在野期间,派系政治对于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影响力再次提升,各派系围绕党公职人员参访大陆以及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走向展开了激烈讨论,并召开了九次“对中政策扩大会议”。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之后,蔡英文基本上主导了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制定,派系的影响力再次衰落。但是在蔡英文执政过程中,其大陆政策依然受到了党内部分势力,尤其是“基本教义派”的制约。总体而言,派系政治对于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影响呈现出在野时期大于执政时期等特点,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是在野或者是执政时期,派系的影响力大小并不一致。派系对于大陆政策的认知、派系力量的大小、党主席的因素以及博弈机制等均对派系政治作用的发挥产生了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内,派系政治依然对民进党大陆政策制定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派系政治的式微,派系对于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影响将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