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论述赤芍提取物及其成分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第二章对赤芍提取物体内降血糖作用研究。第三章综述赤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第一章赤芍不同提取部位体外生物活性研究采用96微孔板法对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发现赤芍乙酸乙酯部位(IC50=11.05±1.88μg/m L)、五没食子酰葡萄糖(IC50=15.34±0.93μg/m L)、正丁醇部位(IC50=39.36±0.00μg/m L)、石油醚部位(IC50=75.52±4.53μg/m 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均好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083.86±92.02μg/m L),且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好。分别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和保护红细胞抗氧化损伤4种方法测定赤芍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现赤芍乙酸乙酯部位(IC50=15.18±0.31μg/m L)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阳性对照BHT(IC50=15.44±0.93μg/m L);赤芍乙酸乙酯部位(2881.04±28.30μmol/g)还原Fe3+的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PG(910.81±30.20μmol/g)、BHA(2221.33±16.99μmol/g)、BHT(952.29±28.38μmol/g),赤芍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均表现出保护红细胞抗过氧化氢损伤的作用。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原儿茶酸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Fe3+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赤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第二章赤芍降血糖作用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价赤芍提取物不同部位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肝糖原含量、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影响,评价赤芍不同提取部位降血糖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赤芍各提取部位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p<0.01和p<0.05),正丁醇低剂量组降低小鼠餐后血糖效果较好。各提取物均能显著提升小鼠血清中肝糖原水平(p<0.001,p<0.01和p<0.05)。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TG和TCH的含量。结论:与阳性对照相比,赤芍不同提取部位均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能够明显的缓解小鼠糖尿病症状,但是各提取物表现出了不同的效果。第三章赤芍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通过对赤芍文献的搜集、整理及分类,综述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