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国内外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莫言文学作品进行着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以往的研究主要从作品主旨、语言特色、译本分析、作品比较等方面着手。1988年,电影《红高粱》在日本上映之后,莫言作为电影的原作者开始为日本人所关注。在那之后,莫言的文学作品不断被翻译成日语,到目前为止,日文译本已经出版发行了30部以上。虽然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这一主题相关的评论和研究论文不断涌现,但是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接受状况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还尚有余地。本文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作品文本为对象,通过历时性研究、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等方法,全面考察莫言文学在日本的译介和接受状况。本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阐述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中日两国的相关先行研究。第一章,对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状况进行考察。在简单介绍现代中国文学在日本的译介状况的背景之下,对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出版状况作了历时性研究。第二章,考察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的传播途径。主要从日本媒体宣传、学者研究、作品电影化这三种传播途径来探讨莫言文学作品是如何在日本传播、如何被日本读者所解读。第三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对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读者中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其次,在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的基础之上,从莫言作品文本中的[山东方言」「文化空白」、「比喻性俗语」、「意象」、「拟声拟态语」的翻译这五个方面,对日文译本的翻译手法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作品创作风格以及日本文学对莫言的影响这一视点,进一步阐明莫言文学作品受日本读者青睐的一些背后文学要素。最后是结论部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媒体宣传、学者的研究介绍、作品电影化等多种途径使得莫言文学作品得以在日本读者中广泛传播;对作品的出色翻译、作品自身的创作风格、语言特色以及来自日本文学作品的影响等要素是莫言文学作品为日本读者所接受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