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外来入侵害虫。2013年8月椰子木蛾在我国海南首次被发现,随后在广东、广西等地相继发现该虫的为害。褐带卷蛾茧蜂Bracon adoxophyesi Minamikawa是椰子木蛾幼虫一种重要的天敌寄生蜂。为了掌握了解该寄生蜂的生活习性,开发利用褐带卷蛾茧蜂这一优势天敌资源用于生物防治椰子木蛾的危害,作者对褐带卷蛾茧蜂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以期为褐带卷蛾茧蜂规模化繁育和林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描述了褐带卷蛾茧蜂各虫态: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2.对褐带卷蛾茧蜂的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褐带卷蛾茧蜂主要集中在白天(6:00-18:00)羽化,占全天羽化总数的82.98%,羽化高峰出现在10:00-12:00,占全天羽化总数的23.98%;羽化过程历时较短,仅8-30 min。褐带卷蛾茧蜂交配过程大致分为准备、交配、结束这3个阶段。褐带卷蛾茧蜂雌雄蜂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蜂在交配后即可产卵。产卵过程大致分为寄主定位、寄主检查和接受、取食或产卵、结束与梳理。未交配的雌蜂也可产卵,其子代均为雄蜂。3在温度28℃±1℃、湿度60%±5%、光周期12L:12D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褐带卷蛾茧蜂对椰子木蛾幼虫不同寄主龄期的选择。结果表明褐带卷蛾茧蜂对6-8龄幼虫均能不同程度寄生,对7龄、8龄幼虫的寄生率显著高于6龄幼虫。寄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8龄46.75%, 7龄41.37%, 6龄18.36%。致死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 7 龄 72.48%、8 龄 62.82%、6 龄 59.35%、5 龄 37.84%、4 龄 29.43%、3龄13.26%、2龄6.77%、1龄8.45%。寄生蜂不能寄生低龄幼虫,但可以麻痹或吸食低龄幼虫的体液使之死亡。对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搜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搜寻7龄、8龄幼虫时间最短,而搜寻低龄幼虫时间较长。4在上述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褐带卷蛾茧蜂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其子代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大小对褐带卷蛾茧蜂的后代适合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茧率、羽化率随寄主虫龄增大而增大,寄生7龄、8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高于寄生6龄幼虫的;而寄生蜂后代发育历期则随寄主的虫龄增大而减小,寄生8龄幼虫的子代蜂发育历期最短,子代蜂体型大小随寄生龄期的增大而增大。在成对选择试验中,褐带卷茧蜂较喜好7龄幼虫,其次是8龄幼虫,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最不喜好6龄幼虫;由此表明,椰子木蛾高龄幼虫对褐带卷蛾茧蜂的生长发育适合度表现更有利。5补充营养对成蜂的寿命有极显著的影响。适当的对寄生蜂补充营养物质如蜂蜜水、蔗糖水等,将会提高寄生蜂的寿命以及产卵量。实验表明:褐带卷蛾茧蜂雌蜂的寿命普遍高于雄蜂,雌蜂寿命和雄蜂寿命存在差异。无论对寄生蜂提供蔗糖、蜂蜜、葡萄糖还是清水,褐带卷蛾茧蜂成的寿命均表现为同步的增高或降低。补充10%蔗糖水时,寄生蜂的平均寿命最高为10.9±2.1 d。补充10%蜂蜜水时雌蜂的平均总产卵量最高,可达70.9±3.3粒。6编制了寄主椰子木蛾和寄生蜂褐带卷蛾茧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褐带卷蛾茧蜂和椰子木蛾的生命表参数净生殖力R0、世代平均历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 7.62、8. 85 d、0. 0463、1.0543 和 8.22、57.46 d、0.0351、1.0389。通过与目标害虫椰子木蛾的种群生命表比较,说明褐带卷蛾茧蜂的种群相对于椰子木蛾是超前的,这表明褐带卷蛾茧蜂有着良好的生防潜能。7测定了褐带卷蛾茧蜂对椰子木蛾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褐带卷蛾茧蜂对椰子木蛾的功能反应符合Honing圆盘方程Ⅱ型,其模型为Na=1 .0631N/(1十1.0631N)。褐带卷蛾茧蜂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9.54头和4.39头。褐带卷蛾茧蜂寻找效应随椰子木蛾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分别为:E=1.063/(1+0.1061N)。相互干扰反应模型为:E=0.46P-0.586。以上模型为正确评价褐带卷蛾蜂控制椰子木蛾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