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中近期小说艺术:从“狂欢”到“拧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震云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出色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几乎一出手,就能引起大的反响。从最初的创作开始,刘震云的小说就直面人生现实,直抵人性的最深处,从物质到精神不断开拓,这在浮躁的中国当代文坛显得难能可贵;同时,他笔下的人物对象范围比一般作家更广阔,指向芸芸众生,而不是单一的阶层。这一特点在他稍后的小说中越来越明显。而他的小说又追求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不断创新,写作艺术不断变化,一次次地超越自己,这使他的小说呈现明显阶段性的变化,大致可分为“新写实小说”,“狂欢”小说和“拧巴”小说三个写作阶段。刘震云后两个阶段的小说艺术是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本课题着重通过对刘震云目前小说中近期的两种明显不同的呈阶段性特点的小说艺术的论述,来探究刘震云小说中呈现的这两种艺术风格的内在联系,试图展现刘震云的思想变化和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并总结这变化给刘震云的小说创作带来的得与失。本文分四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在理清狂欢概念的同时,探讨刘震云“狂欢”艺术在其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并用同样具有狂欢艺术特点的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和刘震云的小说《故乡面和花朵》进行比较,以突出刘震云狂欢特点小说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采用和第一部分类似的逻辑结构,先对论文中出现的“拧巴”概念进行阐述,再对刘震云小说中运用的“拧巴”艺术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展开论述,最后专列一节内容论述刘震云运用的“拧巴”艺术的独创性并指出它的独特价值。第三部分探讨刘震云所运用的“狂欢”和“拧巴”这两种艺术之间的关联,从不变和变化两方面对其进行论述。通过不变尤其是变化处来表现刘震云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追求,从无奈的解构到失败的建构的努力,从而体现刘震云小说的价值。第四部分探讨刘震云的小说艺术运用的得与失。刘震云狂欢式的小说极具张力却显得“混乱”,拧巴式的小说深入人物的内心而内涵稍显单一。这是他的小说呈现给我们的基本印象,因此,写作中如何做到既表意深刻明白又内涵丰富,是留给后来写作者的经验教训。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2008年到2012年内部控制缺失的数据,检验其对上市公司风险、绩效的影响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检验内部控制缺失是否具有长期的资讯内涵,以及高管人员是否会重
本文以陆游词的内容和情感为依据,通过分类解析,发掘词中隐含的渴望施展抱负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悲愤。借用梁启超《读陆放翁集》"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导读本文是西尔斯的《粉丝文化》一书的第三章。它对粉丝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民族志方法和许多研究者的“学者—粉丝”(academic-fan,或简称aca-fan)的身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反
随着铁路钢桥跨度的增大及焊接技术的成熟,整体节点技术在铁路钢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之出现的疲劳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列车提速对桥梁疲劳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目的:评估MR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QSM)对正常人与血液透析病人脑铁含量测量的可行性,首先利用QSM对不同年龄正常人脑铁含量进行测量,观察脑内
经典于特定的历史时空生成,而又因超越时空获得独有独特意义的纪念碑式不朽的品格。《白鹿原》就是这样一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它于1993年出版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的文学
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下延边地区体育中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10—2013年延边地区实施体育中考中的项目设
<正> 在采风中,往往发现民间艺人的唱奏,头一遍不同于次一遍,他们只保持了梗概的一致,而在旋律和节奏的细节上加以变化。若要再来一遍,很可能这第三遍又有所不同。对音乐的细
南日鲍产业在莆田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中占主导地位,南日鲍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保证居民消费的重要来源之一。莆田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沿海
目的:为了提高麻醉苏醒室患者镇静及镇痛效果,探讨和研究应用镇痛药物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选取60例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麻醉苏醒室苏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