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栝蒌子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低温富集技术、微胶囊技术、高通量筛选等现代高新食品科学技术,从栝蒌子中提取栝蒌子油、富集纯化栝蒌子功能性脂类,并对其功效成分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探讨了微胶囊化生产的工艺技术,并系统地研究了栝蒌子功能性脂类理化性质、贮藏稳定性和体内、体外的生理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超临界CO2萃取栝蒌子油技术的研究以栝蒌子为原料,研究了压力、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的萃取条件:萃取压力为35Mpa,分离压力为6~10Mpa,萃取温度为45℃,分离温度为30℃,CO2流量为80L/h,萃取2.5h,对萃取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萃取温度、时间、压力。萃取的主要物质为亚油酸(37.137%),亚麻油酸(9.274%),a-亚麻酸(5.43%)等功能性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约达到约52%(为1#样品);而按传统的方法提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约为6%左右。2、用低温浓缩技术提取富集多不饱和脂肪酸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栝蒌子功能性脂类1#样品为对象,利用低温浓缩法富集高浓度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针对温度、时间、溶剂配比等条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70℃、原油:溶剂为1:10、冷冻2h,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到83.05%。结论:该工艺简便、无污染,利于工业化生产,此为栝蒌子功能性脂类2#样品。3、栝蒌子功能性脂类的稳定性研究研究了光线、温度、紫外线以及储存时间等因素对栝蒌子功能性脂类2#样品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栝萎子功能性脂类的氧化均有显著影响,能大大加快栝蒌子功能性脂类的氧化速度。通过添加抗氧化剂BHA、BHT、PG、TBHQ以及增效剂柠檬酸来提高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0.01%TBHQ+0.01%BHT+0.01%柠檬酸作为栝蒌子功能性脂类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使栝蒌子功能性脂类在60℃条件下的贮藏时间由8d延长到26d,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从4个月延长至14个月,储存时间显著延长。4.栝蒌子功能性脂类的微胶囊技术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对2#样品进行微胶囊化,确定了所选用的复合壁材,并对影响微胶囊化的各种因素,如芯材与壁材配比、复合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以及喷雾干燥进出口温度和均质压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胶囊化生产过程研究中,选择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作为复合壁材,对微胶囊包埋率影响大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复合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配比1:1,芯材与壁材比率2:3,总固形物含量25%(W/V)。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为35MPa。微胶囊对油脂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对芯材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经微胶囊化处理后的栝蒌子油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5、栝蒌子功能性脂类生理活性的高通量筛选利用栝萎子功能性脂类1#和2#样品为实验材料,对栝蒌子功能性脂类进行了PPAR模型的高通量筛选,实验证明:栝蒌子功能性脂类2#对PPARα、PPARγ受体的激活作用很弱,对PPAR6作用显著,而1#样品对这三种模型则没有作用。6.栝蒌子功能性脂类体内生理活性研究利用栝蒌子功能性脂类2#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降脂功能方面的体外实验,选用高脂饲养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治疗性灌胃给予栝蒌子功能性脂类2#样品,剂量为每日0.5、1和3mg/kg共4周,结果发现:2#样品能明显降低大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对各组的TG和HDL水平无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