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声唱法虽然被看做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但是也是最不受观众欢迎的一种唱法。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美声唱法原意为美好的歌唱其发声方法是与意大利民族特色和意大利人咬字习惯与之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我们所说的美声唱法就是意大利的民族唱法。但是如何把意大利的民族唱法吸收过来与中国民族唱法相融合成为我们自己的特色唱法,这就难倒了一大批美声唱法学习者。因此可以说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也一直比较缓慢。随着美声歌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我国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但是作为男中音声部来说,特别优秀且在中国乐坛上长盛不衰的却非常少。这种现象的形成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是由于中国男中音数量偏少,这是由于中国人声带结构造成的,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国人与欧洲人的身材发育有着截然不同,个子小声带也就小,脖子也短歌唱的管道也就短,因此在中国男中低音的数量很少,这也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原因。其次是人们审美观念的问题,在20世纪以前的几千年中国审美中,只有男女高音才能受到重视和使用。在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念中只有高亢嘹亮的声音才是好听的,没有高音的嗓子被认为是不能学歌唱的,这跟旧时代的西欧国家思想是一样的,因此当时阉人歌手也是极为盛行。在中国这种传统观念在某些观众心里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后期。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中低声部的认识不够造成。再次是男中音自己对声音错误的理解、不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曲目的方向等诸多主关因素决定的,随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美声唱法作为一种最科学的演唱方法也越来越多的与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相融合,使美声唱法更好的为演唱中国作品而服务成为当代声乐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对于男中音这个最难与民族唱法相融合的声部来说,如何使我们的演唱像民族唱法那样亲切,更能适应老百姓的口味,是我们男中音的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佟铁鑫是中国最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之一,也是最受老百姓所欣赏的演唱中国作品最多的男中音歌唱家,广东电台音乐之声评价他是一个“广阔之处能够驰骋;细微之处懂得雕琢”运用“第四种”唱法歌唱的我国男中音歌唱家。他是一位最能作为代表性的演唱中国作品最好的男中音歌唱家之一。正如前面所说男中音声部本身就是不受观众欢迎的一种唱法中而不受欢迎的一个声部,因此可以说男中音是声乐中下等中下等的声音。但是作为不受欢迎的美声唱法中而又不容易被搬上歌唱舞台的一个声部,如何像佟铁鑫那样在歌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歌坛的一颗常青树便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笔者以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以“美好歌唱”为原则,结合自身声乐学习、研究和经验积累着重从以下几点对佟铁鑫的演唱进行研究。首先从佟铁鑫艺术之路入手得出他今天风格的形成和演唱成功之所在,其次从对男中音声部的准确理解入手,探索男中音美声唱法民族化通俗化的演唱风格。再从作品分析入手得出佟铁鑫对作品处理的一些特色。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得出对“佟铁鑫—歌坛常青树”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