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理论界域。该理论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有其自身的历史境遇及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城市理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城乡关系等给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思想启示。而工业革命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是马克思恩格斯城市理论产生的客观背景条件。革命导师半生的城市漂泊的遭遇使得他们善于从城市出发来观察大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理论不仅包括城市起源理论、城市发展过程理论,而且包含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理论,未来的城市与城市将连成一片,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城乡由分离、对立最终走向融合。就方法论和逻辑架构而言,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社会分工及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量;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上马克思恩格斯以城市问题作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入口。就理论特质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理论以生产方式分析为理论中轴;并与资本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在一起。恢复人的主体性,使人得到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城市理论的价值旨归。城市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出场语境,该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逻辑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给城市研究提供了批判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以及辨证法等方法论。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理论表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发展需要遵循社会分工规律和扬弃异化。最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理论对当下中国城市发展现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并指导实践,它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与规划要从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出发,平衡城市社会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离,同时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