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理论,分析了水深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水下爆破设计装药量与陆地爆破设计装药量之间的关系式;解决了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适合水下爆破的块度预测模型,建立了水下爆破炸药单耗与爆破块度的关系;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水深对爆破破碎效果的影响、围堰倾倒爆破拆除中有关倾倒可靠性、运动规律及其效应等问题;推导出了即时过流的最大允许爆破块度尺寸计算公式;结合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的实际需要,研究了有关围堰倾倒爆破拆除技术。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在围堰拆除爆破理论研究方面,基于陆地爆破作用机理、水中爆炸物理现象,探讨了水下钻孔爆破的作用机理,分析认为,围堰拆除爆破同时具有陆地爆破和水下爆破作用机理综合特性,比单一的陆地爆破和水下爆破更为复杂。通过水深对围堰拆除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出了水体对爆炸腔的影响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水体对破裂半径的影响呈现水深越大破裂区半径越小,水体对破碎效果、抛掷距离的影响较大等重要结论,并建立了水下爆破欲取得与陆地爆破相同的爆破破碎效果,水下爆破设计装药量与陆地爆破设计装药量之间的关系式,为水下爆破装药量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分析围堰拆除爆破可能产生各种有害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围堰拆除爆破的特点,认为应重点关注:爆破振动、水中冲击波、涌浪、飞石等爆破有害效应,为围堰拆除爆破安全防护提供了科学依据。2.在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关键技术研究方面,通过水深、浸泡时间对炸药性能—爆速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乳化炸药爆速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水压的作用使炸药的密度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炸药爆速,其下降规律与乳化炸药密度对爆速影响规律相一致的结论。随着炸药浸泡时间增加爆速呈下降趋势,由于水压力的作用加速了水的渗透,使炸药的水含量增加,从而影响了炸药的爆速。这对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的炸药选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并对用于深水条件下的炸药生产、炸药外壳的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深、浸泡时间对雷管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水深、浸泡时间对防水型高精度塑料导爆管雷管和数码雷管的延期时间精度、起爆网路水下传爆的可靠性等影响不大的重要结论,为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以及水下爆破使用该类起爆器材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分析陆地爆破块度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深水条件下炸药性能的变化规律,对预报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适合水下爆破的块度预测模型。在分析目前常用的水下爆破炸药单耗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水下爆破基本炸药单耗的修正计算公式,建立了水下爆破的炸药单耗与爆破块度的关系,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爆破块度要求计算必须采用的炸药单耗,使水下爆破炸药单耗计算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在围堰拆除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方面,着重研究了爆破近区、帷幕灌浆的爆破破坏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其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3.在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方面,通过深水条件下爆破破碎效果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有关水深对爆破破碎效果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采用以重力相似为准则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计算方法,模拟和分析了爆破后堰块的倾倒运动过程及其效应;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爆破后的效果证明,所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4.在即时过流围堰爆破技术研究方面,利用水力学截流模型试验中启动流速与颗粒粒度的关系,推导了在一定流速条件下的爆渣能被水流冲动的最大允许爆破块度尺寸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不同流量情况下,导流洞内水流速度与爆渣块度的关系,为实现围堰爆后即时过流,提供了确定允许爆破块度的计算依据。在允许爆破块度尺寸确定后,利用水下块度分布预测模型,计算炸药单耗,并据此确定相应的爆破参数。从而解决了即时过流围堰拆除爆破技术中两大关键技术问题:即满足一定流速条件下水下爆破块度的确定和实现这一爆渣块度的水下爆破炸药单耗计算问题。小湾导流洞进出口围堰拆除爆破的工程实践证明,利用研究的即时过流围堰爆破技术,能成功实现围堰爆破后即时过流。5.在围堰定向倾倒拆除爆破技术研究方面,以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为例,研究了定向倾倒法拆除围堰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倾倒空间、倾倒支点、药室布置、倾倒可靠性、装药量计算、起爆网路等,开创了定向倾倒爆破拆除围堰的先河。把围堰爆破拆除施工方案溶入到围堰的施工建设中,提出的“预置集中药室—倾倒爆破”这一围堰拆除创新理念,被成功地应用到三峡三期RCC围堰施工和围堰拆除爆破工程中。在国内首次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应用到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爆破中,精确控制炸药的起爆时间,实现干涉降震,减小了爆破振动有害效应,确保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安全监测结果表明,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爆破。采用倾倒爆破拆除技术实施的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创造了围堰爆破拆除工程量、拆除难度、一次起爆分段数、起爆时间等多项纪录,推动了我国围堰拆除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