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MSCs来源细胞外囊泡延缓自然衰老小鼠组织器官退行性变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MSC-EVs)的生物学特征目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比成人MSCs更加原始、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更强的独特优势。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间信息传递及功能调控的重要载体,MSCs所分泌EVs被认为是MSCs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关键“效应器”。我们分离获取脐带MSC-EVs,对其一般特征及内含分泌型mi RNAs表达规律及功能指向进行研究,并与成人骨髓MSC-EVs对比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脐带MSC-EVs的生物学特征,为深入研究其临床转化应用潜能提供基础。方法:收集脐带MSCs培养上清,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提取脐带MSC-EV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脐带MSC-EVs的形态和结构;利用NTA纳米粒子追踪系统检测脐带MSC-EVs的尺寸分布,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标志物的表达;提取脐带MSC-EVs和成人骨髓MSC-EVs的RNA,通过small RNA-seq检测MSC-EVs中mi RNAs的表达情况;利用mi Rtarbase和mi Randa等数据库对脐带MSC-EVs中mi RNAs的靶基因进行预测,通过KEGG富集分析其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比较脐带MSC-EVs和成人骨髓MSC-EVs中mi RNAs表达谱的差异,分析脐带MSC-EVs中mi RNAs的富集规律。结果:我们分离获取的脐带MSC-EVs,经检测发现其为直径介于100-1000nm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小囊泡结构,并且表达EVs标志蛋白TSG101、CD9、Alix和β-actin,符合国内外文献对EVs的定义。small RNA-seq的结果表明,与成人骨髓MSCEVs相比,脐带MSC-EVs中有53种mi RNAs呈现上调的趋势,26种mi RNAs呈现下调的趋势;KEGG富集分析的结果显示,脐带MSC-EVs中mi RNAs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衰老、氧化磷酸化以及DNA复制等生物学进程;进一步结合文献,对脐带MSC-EVs和成人骨髓MSC-EVs差异表达的mi RNAs进行分析,发现脐带MSCEVs中高表达多种抑制细胞衰老的mi RNAs,如mi R-106,mi R-93-5p和mi R-17-5p等;同时,具有促进细胞衰老的mi R-127-3p和mi R-125b-5p等表达则普遍下调;此外,脐带MSC-EVs中还高表达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的mi R-21和mi R-500a-3p等。结论:脐带MSCs能够分泌大量的EVs,所分泌的EVs是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呈异质性的球状小体;与成人骨髓MSC-EVs相比,脐带MSC-EVs携带更为丰富的mi RNAs分子信息,且高表达多种具有抑制细胞衰老功能的mi RNAs,而多种促进细胞衰老的mi RNAs表达下调。提示脐带MSC-EVs选择性富集衰老相关分泌型mi RNAs,极有可能在细胞衰老信息传递及衰老表型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脐带MSC-EVs对自然衰老小鼠组织器官退行性变的影响目的:随年龄增长机体不可避免地发生衰老及出现组织器官退行性变,而MSCs衰老与机体衰老及多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密切相关。结合课题组前期体外研究发现脐带MSC-EVs可有效逆转成人骨髓MSCs衰老,我们推测脐带MSC-EVs具有延缓甚或逆转机体组织器官退行性变的体内效应。本部分以自然衰老小鼠为对象,研究脐带MSCEVs的体内应用,观察其对衰老相关分泌表型、抗氧化能力以及各种组织器官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将分离提取的脐带MSC-EVs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自然衰老小鼠体内,每周注射3次,连续注射4周,记录小鼠的基本健康状况;活体成像系统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脐带MSC-EVs在自然衰老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对脐带MSC-EVs的摄取情况;ELISA法及偶联酶法检测小鼠血浆中SASP、氧化酶的水平;X射线检测小鼠的脊柱弯曲度;采用micro CT检测小鼠骨质的变化;获取小鼠的股骨石蜡切片观察小鼠的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及骨桥蛋白OPN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肾功能损伤指标Cr、BUN、胱抑素C及NGAL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3+CD4+T/CD3+CD8+T比例;通过抓力、转棒式疲劳及爬杆试验检测小鼠的运动能力;同时获取小鼠的心脏、肝等其他组织器官,HE染色观察脐带MSC-EVs对各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脐带MSC-EVs能够进入小鼠的肝脏、脾脏、肺及骨髓等多种组织器官,并可被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所摄取。脐带MSC-EVs连续尾静脉注射4周后,可以显著降低衰老小鼠血浆中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1α和IL-1β的水平,增强抗氧化酶CAT的表达,而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5)。同时,经脐带MSC-EVs处理后,观察到衰老小鼠的多种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得到改善:可以提高衰老小鼠的骨参数BS/TV、BV/TV和Tb.N,减少破骨细胞数目并增强骨桥蛋白OPN的表达;降低小鼠血浆中肾功能损伤指标Cr、BUN、Cys C及NGAL的水平;显著增加外周血中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血管中层单位面积细胞核的数目(P<0.05)。结论:脐带MSC-EVs能够被自然衰老小鼠的多种组织器官所摄取;一定间隔的体内连续应用,可以显著降低自然衰老小鼠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水平,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自然衰老小鼠的骨质、肾脏、免疫及血管等多个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得到明显改善。基于脐带MSC-EVs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示其可能是延缓机体多组织器官退行性变的安全且有效的新手段。第三部分脐带MSC-EVs延缓自然衰老小鼠肾脏退行性变及机制初探目的:增龄性肾脏退行性变包括肾脏结构的改变和代谢功能的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但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延缓或逆转手段。在上述小鼠体内实验中,我们发现脐带MSC-EVs可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的肾脏功能。为更好地将脐带MSC-EVs转化应用于延缓年龄相关的肾脏退行性变,我们进一步从组织结构、细胞及分子等层面系统观察脐带MSC-EVs对自然衰老小鼠肾脏退行性变的延缓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将脐带MSC-EVs尾静脉注射到自然衰老小鼠体内,连续注射4周后获取肾脏组织,HE染色检测肾小管萎缩及肾小球扩张改变;Masson染色、TUNEL染色及Bcl-2免疫组化检测脐带MSC-EVs对衰老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脐带MSC-EVs对衰老小鼠肾组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1α,IL-1β、IL-6)以及衰老相关基因(P16、P21、P53)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给予脐带MSC-EVs处理,检测脐带MSC-EVs对HK-2细胞衰老状态的影响,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脐带MSC-EVs处理后衰老HK-2增殖、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其衰老相关基因(P16、P21、P53)和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 3)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脐带MSC-EVs能够显著减小自然衰老小鼠的肾小球面积、降低肾小管萎缩程度并改善其纤维化水平。脐带MSC-EVs处理后,衰老小鼠肾脏组织中细胞的凋亡率(P<0.001)以及肾组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特征因子(IL-1α,IL-1β和IL-6)、衰老标志分子(P16、P21、P5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此外,肾脏组织中促凋亡(Bax、Cleaved-caspase 3)和促纤维化(Vimentin、αSMA)标志物表达水平下调,而抗凋亡(Bcl-2)和抑制纤维化(E-cadherin)的标志物表达明显上调。体外实验表明,脐带MSC-EVs能够促进衰老HK-2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并能够降低HK-2细胞中衰老相关基因(P16、P21、P53)和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 3)的表达。结论:体内应用脐带MSC-EVs,能够从器官组织结构、细胞及分子等层面明显延缓自然衰老小鼠的肾脏退行性变;同时,体外研究初步发现脐带MSC-EVs具有逆转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效应。提示脐带MSC-EVs是延缓年龄相关肾脏退行性变的新型有效手段;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有关,但尚需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新一轮技术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互与联系,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交往方式。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对社会伦理造成冲击。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出发,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的研究成果不多,系统化研究成果更少,基于此,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系统地把握和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并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化马克
本文以多行程车辆路径优化问题为主题,分别研究了七类变种问题的精确算法:带时间窗的多行程车辆路径问题(CMTVRPTW)、带时间窗及装载时间的多行程车辆路径问题(CMTVRPTW-LT)、带时间窗及行驶时间限制的多行程车辆路径问题(CMTVRPTW-LD)、带时间窗及发布日期的多行程车辆路径问题(CMTVRPTW-R)、关于无人机的多行程车辆路径问题(DRP)、带有时间窗口和仓库卸货队列的多行程车辆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人自然杀伤细胞株(NK92MI)损伤的特点及其主要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2O2(0、1、5、25 mmol/L)诱导NK92MI细胞损伤,显微镜下观察NK92MI细胞的生长状态;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
第一部分膈下迷走神经离断术对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后睡眠剥夺小鼠全身炎症以及肺脏、肝脏和肾脏损伤的影响目的:研究膈下迷走神经离断术(subdiaphragmatic vagotomy,SDV)对全身炎症反应后短期睡眠剥夺诱导加重的全身炎症以及肺脏、肝脏和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腹腔注射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立即实施连续
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与使用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利用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CO2)和水转化,制备氢气(H2)、一氧化碳(CO)、或甲烷(CH4)等清洁能源/大宗化学品(即人工光合作用),被认为是缓解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底物分子的稳定性较高(例如,CO2分子中C=O键的解离能约为750 k J mol-1)且光催化反应过程复杂等原因,现有的光
本论文主要研究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问题.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问题主要起源于“六人小组”(F.Buekenhout等)对旗传递线性空间(即2-(v,k,1)设计)的几乎完全分类,从这以后,很多学者继续研究其他参数条件下的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直至目前,旗传递2-(v,k,2)设计的分类已完成很大一部分.而在2020年,对于满足参数条件(r,λ)=1的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基本完成.本论文进一步研究具有
目的:破骨细胞是机体唯一能够吸收骨质的细胞,其生成过多或者骨吸收能力过度增强,被认为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机制。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糖酵解活性显著提高,并且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PFKFB3是一种能够调节细胞糖酵解活性的关键酶。据报道,抑制PFKFB3的表达可以显著降低细胞的糖酵解活性并阻碍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我们推测其可能参与了破骨细胞的分化调控。本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名量词的维度范畴,将名量词置于维度范畴的角度下加以观照。全文共分为八章。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分析汉语名量词所属的维度范畴,将名量词分为点状、线状、面状及立体等各个类别,说明汉语量词的维度属性,并指出名量词所属的维度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可以被看作范畴来讨论,且部分名量词在维度范畴上比较模糊,处于特定维度范畴的外围。此外,针对留学生的汉语量词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一部分:SAI螺钉通道数字化解剖学研究目的:在成人骨盆三维重建模型上模拟经骶骨翼髂骨(SAI)螺钉钉道并测量相关参数,获得SAI螺钉进针点与髂后上棘及骶孔的体表定位关系和置钉角度参数,指导临床经皮微创置钉。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骨盆60例,年龄19~81岁,平均52.5岁.其中男32例,女28例。对其骨盆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用mimics三维重建并模拟理想的SAI螺钉钉道。测量螺钉的外倾角与尾倾角,
乳腺癌是世界第一大癌,其发病率现居世界之首,病死率较高。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相互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被发现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TILs已被证明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能够帮助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预测预后,指导个体化免疫治疗,监测疗效反应。然而,对肿瘤内的TILs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存在有创、耗时、无法多次进行等缺点,而在临床应用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