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地图最早是在1988年由美国的David Hyerle博士在语义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之上,以惠特学院的Albert Upton和Richard Samson共同研究创建的“Upton Samso”模式为指导开发出来帮助学习的语言工具。[1]八种图示新颖有趣的形式及其所蕴含的数学思维功能受到了教育者的广大关注。由于Thinkmaps和特定思维模式的紧密联系,使得它不仅可以帮助记录和建构知识,帮助形成结构化思考,体现思考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文章旨在研究思维地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围绕这个主题,本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理论方面主要阐述了思维地图与脑功能相似的应用功能,充分论述了思维地图在小学生思维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其次,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学习领域的特点,融入思维地图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展示了思维地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简洁性与高效性。最后,以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为实验依据,融入思维地图的学科教学,经过严谨的半个学期的实验,分析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充分证明了思维地图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一个学期的思维能力训练,实验发现:思维地图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如使用双气泡图进行对比解题,促进了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思维地图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大门,通过学生思维地图作品充分展示了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高效化。通过双气泡图的比较,很好得对知识点做到了对比分析;知识通过气泡图地描述,加强了知识记忆的深刻性;通过流程图的排序,顺畅了事件发生的顺序性;通过复流程图的反思,加深了易错知识点的掌握度;通过桥形图的类比,拓展了思维的延伸性;通过树形图的分类,归纳了知识的类别;通过圆圈图的联想,丰富了想像的空间。思维地图有助于教师归纳教学知识点,利用思维地图整理归纳上课内容,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思维地图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发生迁移,借助于思维地图的语言模式可以解决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2]掌握思维地图的使用方法,在其他相似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迁移学习,亦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