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常规磁共振(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评估MRI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定性及定量诊断价值,并将所有MRI数据与神经电生理结果对比,判断其在腕管综合征分级中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对16名健康志愿者(男3例,女13例,年龄36-59岁,中位年龄为43岁)32个腕关节、21名患者(男性9例,女性28例,37-61岁,中位年龄为49.57岁)31个腕关节进行研究。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在3.0T磁共振(HDxt,GE,美国通用公司)上进行检查,行常规MRI及DTI扫描。均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选择其中4个层面:即桡骨远端层面、近端腕管层面(豌豆骨层面)、中间腕管层面、远端腕管层面(钩骨层面),对其进行测量豌豆骨层面与桡骨远端层面正中神经面积(CSA),并计算出该层面膨胀率(MNSR);在钩骨层面上测量正中神经的长径与短径,并计算该层面扁平率(MNFR);钩骨层面测量腕横韧带两侧附着端水平距离与掌侧位移距离,计算弯曲率(BR);对DTI序列在工作站(AW4.4,GE公司)上进行后处理,测量正中神经平均FA值及ADC值。对患者和志愿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将患者的所有MRI数据与电生理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按照电生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轻、中、重度三组。由于重度组病例数较少(2例),故合并中、重度组,最终所有病人分成轻、中-重度两组,对两组病人的平均FA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CTS患者的常规MRI表现:CTS患者的MNSR、MNFR及BR值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增大;在T2WI压脂图像上,CTS患者的31个腕管内正中神经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增高。
DTI表现:CTS患者正中神经的平均FA值低于志愿者,统计学呈显著差异(p<0.01);CTS患者的ADC值稍高于志愿者,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正中神经的白质纤维束追踪图在形态上有差异。
CTS患者MRI参数与神经电生理比较:平均FA值与神经电生理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值,p值);其它MRI数据(MRSR、MRFR、BR及平均ADC值)与神经电生理严重程度之间均不存在直线相关(r值,p值)。轻、中-重度两组患者平均FA值比较,呈显著差异(t值,p<0.01)。
结论:常规MRI和DTI序列不仅能从形态上反映已经发生病变的神经,还能根据量化的指标对腕管综合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通过与神经电生理对照研究,发现MRI检查对CTS的分级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