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的建构——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民瑶”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dfo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位于今湖南省江永县的“民瑶”族群自明清以来围绕其既“民”又“瑶”的文化身份而展开的文化表述和生活实践为主线,探讨了一个非汉族群在与国家及周边族群的磋商较量、互动往来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选择文化的走向,从而揭示汉与非汉、国家与地方之间互为交错而又整合的关系,以及地方社会内部呈现出的能动性和多样性。   “民瑶”属于平地瑶支系,包括清溪瑶、古调瑶、扶灵瑶、勾蓝瑶四支,当地人称“四大民瑶”,位于五岭(即南岭)之一的萌渚岭北麓,与广西恭城、富川两县交界。在帝国版图中,五岭以南的广大南岭地区长期以来被视为蛮夷之地,五岭以北沿线遂成为朝廷重兵布防的地带,四大民瑶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四瑶先祖于明洪武年间接受朝廷“招安”下山,入居平地,编入户籍,“官给军械,扼守边隘”,成为一支民间军事力量。城墙、城门的修建,将国家权力的象征赋予这支瑶人;瑶长制的推行将他们进一步纳入国家权力的直接统辖之中。为了能够使这支瑶人安于职守,朝廷给予他们许多优待:纳粮免差,享有学额,准买民田,等等,这些政策自明初实行以来一直延续至清末。为了能够享有朝廷的优待政策,四大民瑶就不能放弃“瑶”人的身份;同时在与周边汉人及其他瑶人支系的互动中,他们又试图在文化上提升自己的地位,力图彰显“民”人的文化特征。在这一背景之下,“民瑶”这一特殊的身份逐渐得以形成,并不断被建构和再表述。   在人类学家对族群文化身份的研究中,以萧凤霞、科大卫等人对华南汉人的研究最为突出。他们所开创的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如何互动的研究范式展现了位于帝国边缘的族群如何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国家正统的过程,但其不足之处是抹煞了地方社会和族群内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这些差异性和多样性当中,体现最为明显的即性别差异。地方士绅文人固然在本族群的文化身份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如果忽略了女性便无法看到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更为多样化的场景。   透过社会性别视角,我们看到是远比“国家-文人-地方社会”的构架更为生动和丰富的地方社会形态:接受了儒家教育的民瑶男性文人通过建宗祠、修族谱等方式来建构“民”人的身份,并通过开展儒家教育、构建三皇五帝信仰等对这一身份加以维持和强化;同时又通过对通婚圈的限制来维护民瑶作为一个非汉族群的特殊性。女性则一方面了保持了作为“瑶人”的文化特征,一方面又在生产生活实践、婚姻关系、情感表达、尤其是在以女性为主体的宗教崇拜中体现出主体能动性。进一步说,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深刻影响了民瑶社会的文化走向,使得民瑶作为一个非汉族群的特性和意义更加得到凸显,本研究或可为南岭民族走廊上汉与非汉族群之间、地方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个案。
其他文献
自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建设,经过32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全世界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全世界第一,中国引进外资全世界第一.但是,由于经济
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核心,利益的对立统一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但是,利益互动的发展方向是多元的,不同时代的利益互动具有不同的结果,具有一定价值规定的良性利益
森林病虫害是"林业三害"之一,对森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成像光谱遥感是森林病虫害监测的有效技术,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介绍了成像光谱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理,根据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成像光谱仪搭载平台,阐述了成像光谱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研究现状,从提取植被生化参数、提取光谱特征参数、建模反演三个方面论述了成像光谱应用于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主要方法,并展望了成像光谱遥感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居住模式由从前的独门小院模式逐渐转变为楼盘小区模式。楼盘小区主要通过楼盘小区业主自治制度来进行管理。楼盘小区业主自治制度是指楼盘小区业
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它不仅是逐步缩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和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而且对增进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和国际民商事关系迅猛发展的今天,亚洲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已逐步融合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国际私法作为国际民商事关系的调整器和润滑剂,在国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