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决策指明了新形势下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建设模式是关于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选择、主要路径以及主要做法等问题的概括。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总结,是对现有的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有益补充,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打破二元结构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推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益探索。本文选取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新乡县作为研究对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新乡县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模式,其理论意义、实践经验、推广价值、对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和思考,将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推动中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国其它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研究建设模式的必要性,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模式”的概念,归纳了现有的“城乡统筹、协调、互动”带动型、“传统村庄改造”带动型、“内生性产业提升”带动型和“完善区域公共产品及服务”带动型4大类建设模式,并提出区位因素、资源产业因素、劳动力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五种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的因素。其次,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新乡县的县情、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原则、主要做法和经验、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新乡县新农村建设的两个特色模式,即: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模式。重点是分析新乡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和一般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所具有的典型意义。本文认为,在交通区位优越的平原地区、有产业支撑、党委政府发展理念明确、干部群众思想解放、集体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新乡县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最后,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资金筹措、产业布局、剩余劳动力转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等进行深入分析与展望,对新乡县模式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