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新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的检测与校正目的: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可更准确地了解个体空气污染暴露,针对一款近期研制的基于光散射原理的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研究其对PM2.5和PM10测试值与标准仪器测量值的相关性和组间一致性,以进一步改进仪器功能。方法:将若干台待测仪器与标准仪器TSI 8532在一段时间内放在同一环境中,同时连续监测空气颗粒物浓度(PM2.5、PM10),将待测仪的平均测量值与标准仪器测量值进行线性拟合,同时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待测仪器的组间差异。结果:待测空气质量检测仪和标准仪器TSI8532的测量值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其中PM2.5测量值的相关性为R2=0.9737,PM10测量值的相关性为R2=0.9744,但待测仪组间测量值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PMI10。结论:待测空气质量检测仪与TSI仪器的检测值之间显示了较好的相关性,但是组间一致性不足,尤其PM10测量值。第二部分:应用移动设备监测空气颗粒物暴露与COPD患者心肺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一项探索性初步研究目的:评估应用远程移动设备监测受试者心肺生理指标和个体颗粒物暴露的可行性,探索移动监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以后通过移动设备研究环境健康效应以及远程指导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打好坚实基础。同时初步了解短期内空气颗粒物(PM2.5、PM10)的暴露对COPD患者肺功能、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通过组合生理指标测量仪器和构建网络数据平台,建立全套完整的移动监测设备。招募符合条件的9名COPD患者,召开培训会指导仪器使用和数据上传。进行为期11天的短期移动设备测量研究,期间同时获得离各受试者住址最近的公共固定监测站的空气污染数据,从中寻找COPD患者心肺生理指标与空气颗粒物(PM2.5、 PM10)暴露之间的关系。结果:9名受试者中,除了两名患者家中无无线网络设备外,其他的7名均能正确安装移动设备。实验结束得到2位无网路设备的手写记录数据和7名有网络设备的网络上传数据和手写记录数据。远程控制能较好地监督测量数据质量并及时对受试者作出相应的指导。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得出大部分心肺生理指标与个体测量以及公共固定监测点的PM2.5和P10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利用移动设备监测受试者日常心肺生理数据以及个体空气颗粒物暴露是可行的,以后可通过增加实验样本,完善仪器设备,以及加强操作培训等将此研究方法用于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