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转换公司债即可转债,是指在转股期内可以按约定的转股价格转换为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特殊公司债券。可转债作为一种复杂衍生工具,内嵌多种条款兼具债性和股性,“进可攻退可守”。发行方和投资者可以利用其灵活性特点进行双重选择,通过博弈实现双赢。2018年以来,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发动贸易战,加之美联储不断释放加息讯息,美元加息预期强烈,人民币波动较大。受其影响,国内实体经济不断下行,A股市场短期内面临较大震荡调整压力,央行的货币政策重心已然从2018年上半年的相对收紧转向防范资本市场大幅下跌,尽量缓解和降低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在这种股市低迷、市场不振、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可转债价值凸显,依靠债底的存在,展示出抗跌、整体下跌空间不大等特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可转债量化投资策略的角度出发,研究在二级市场中的可转债投资策略,比较各策略的投资收益与风险,选择最优的可转债量化投资模型。本文从择债和择时两方面入手。针对择债,本文通过构建可转债定价模型,比较转债理论价值与市场价格从而寻找被低估的可转债进行建仓。考虑到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可转债定价模型,本文以蒙特卡罗模拟法为框架,分析转债市场特征和复杂的可转债内嵌条款,进行合理假设并完成建模。相对于之前对可转债定价模型的研究,本文主要对转股条款、下修条款和波动率进行创新。首先,本文认为相对于简单的美式期权,因为转股期的存在,转股条款更接近于欧式美式混合期权,本文据此对传统LSM模型进行修正并与修正前进行比较;其次,本文通过对历史中可转债下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可转债发行公司下修行为与下修原因随着时间和市场环境而发生变化,因此本文从效率和实际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假设并构建转债下修价格定价模型;最后,考虑到可转债正股波动率对可转债定价的影响,本文对三种波动率进行比较与分析,即历史标准差、隐含波动率和NGARCH模型预测波动率,以三一转债为例证明了可以反映波动率聚集和杠杆效应的NGARCH模型更有利于可转债定价。针对择时,因为我国可转债市场尚未成熟,且受到股市和债市共同影响,在投资中择时相对于择债往往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可转债的自相关性,结合动量效应构建了可转债择时模型,并利用可转债估值指标的顶底特征,构建可转债估值择时模型,进一步克服了当前择时模型在极端条件下“追涨杀跌”的缺点。最后本文将可转债定价模型与择时模型相结合,构造了可转债量化择时择债模型。利用量化策略研究中的历史回测法,本文根据转债市场历史数据,利用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夏普指数、CALMAR等指标对上述各模型进行比较,深入分析了定价模型中各假设与相关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