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展开,以住宅和居家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所完成的从非都市地区向都市地区的流动,其主体是在都市生活和工作的青年人。由于房价与收入间巨大的差距,不稳定的租房市场,以及工作的流动性等问题,这些青年人居住状况呈现出流动性的特点。居家意识形态如何对这一类主体发生作用,也就成为当前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聚焦于宜家家居和围绕其展开的流动青年的居住实践,处理和讨论这一议题。研究指出:宜家通过其符合青年审美的设计,低价,方便、快捷及其背后对劳动的设定,对人的家庭与社会角色的设定等等,构建出了一套青年人接受的居家模型,提供了一种适合他们居家想象的范本与居家实践的空间。宜家作为中间项,有效接合了城市青年的流动性居住问题和居家意识形态。正是宜家提供的“解决方案”让处于流动性居住状况的青年依然怀有对拥有“理想的”居家生活的幻想。宜家所建构的居家幻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市青年的居住问题,反而加强了居家意识形态的笼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