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发展势头日益迅猛,传统产业模式受其影响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一变化极大地推进了未来社会经济的进步。为应对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发达国家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此获取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从历史发展来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抢占世界经济发展高峰,关键就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从事的研发活动是先进技术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先进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杠杆。许多学者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依据,认为研发和技术创新能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要想抢占经济发展先机,我国就必须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采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措施,以此来应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环境。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达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目标。然而,企业对于研发活动投入有时却缺乏动力。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不仅商品市场失灵,融资市场也存在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加上研发产出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专有性和外溢性,这些因素都降低了公司从事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企业研发活动的融资面临着来自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约束,这种信息不对称来自于融资机构与企业之间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着对于研发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信息。政府对企业进行研发补助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行为了。这种行为能带来许多的好处: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补贴可以使商品市场的市场失灵情况得到有效地缓解;另一方面,融资市场缺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得到补偿。而政府的研发补助政策和战略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对专利产出及专利异质性影响如何,这将是本文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本文选取2012-2015年间,国内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总共有样本点384个。其中包括14家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1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16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10家生物产业上市公司、11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8家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27家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政府补助对专利产出和专利异质性的影响、自主研发对专利产出和专利异质性的影响、政府补助调节自主研发激励专利产出和专利异质性的作用。根据专利的性质,本文对专利进行分类,分别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同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属各行业分为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七大产业。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专利的产出水平在政府补助的作用下显著提高,其中发明专利的作用最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自主研发的当期研发强度和上期研发强度都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创新绩效专利的产出、营业收入和总资产,而研发人员数量对于提升公司的创新产出和经营业绩的效果不明显;政府补助对自主研发激励创新绩效专利的产出有的调节作用也是显著的。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规范研发信息披露机制、完善补助制度、加强事后监督和建立补助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等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运用不同于大部分研究创新产出及专利问题的方法,通过将专利进行分类,进一步深入研究专利异质性问题,从而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出对专利产出的效果。此外,本文细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分别针对各个产业逐个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建议。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本文已经尽力从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库等多种渠道收集数据,但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统计体系还没有建立且不够完善,本文的实证分析数据依然许多问题,比如实证数据的时间跨度不够长、研究样本比较短缺和实证数据不够连续等。这在一定程度受是受到我国相关信息披露制度还尚且不够健全与完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