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接触到极端的生产或研究环境。极端环境下工作人员的劳动安全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外对于极端环境的研究较早,颁布了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障劳动人员的生产安全。我国也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的安全规范,目前我国在极端环境方面的研究通常以国外标准为基础,但由于气候、地理、种族、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并不是所有指标都适合中国人群,因此建立适合于中国人群的生理指标数据库是非常有必要的。极端环境包括高温、高湿、强辐射、低氧等多方面复杂恶劣环境因素,本实验主要研究高温高湿极端环境。在以往研究中通常环境相对湿度最高设定为80%,本实验则将高湿环境定为90%定值,专门探索相对90%条件下构成的高温高湿环境。研究主要从人体的各项生理参数着手,力求得到更为客观和直接的评价人与热环境之间的关系。实验在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建立的微气候环境舱中进行,受试样本为健康的在校大学生,环境温湿度分为25℃50%(舒适环境)、30℃90%、35℃90%和40℃90%四组,劳动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实验测量的生理参数包括口腔温度、皮肤温度、鼻腔温度、心率、能量代谢率、血氧饱和度、皮肤电导率。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各项生理参数在不同环境工况、不同劳动强度下的变化趋势,确定人体达到热忍耐极限时的生理参数阈值,对于男女差别较大的参数,分别对男性样本和女性样本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区别,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将除血氧饱和度和皮肤电导率之外的五项生理参数进行权重分析,得到综合生理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