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器作为龙山晚期到二里头时期最重要的精神文化遗存,对于复原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礼仪制度与宗教信仰的发展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将石峁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所出玉器作整体比较。相似性如下:其一,两者有许多共有的玉器种类,如刀、钺、铲、圭、璋、柄形器等;其二,两者玉器均表现出形体大、器体薄的特点;其三,两者均是以片状玉为主,有少量浅浮雕玉。相异性如下:其一,璧、牙璧二里头遗址未见,璧戚石峁文化未见;其二,二里头文化玉器纹饰较多;其三,二里头文化中绿松石饰物多,也多用于玉器装饰;其四,石峁文化礼玉多而象征性礼玉少,二里头文化与之相反。将石峁文化玉器与二里头文化玉器分为礼玉、象征性礼玉和单出玉器三部分,将器物分别作型式上的划分,再比较石峁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在礼玉方面,石峁文化的牙璋数量多、形制多样但显得古朴,二里头文化牙璋少却装饰精致;石峁文化柄形器只有一件,二里头文化柄形器却很多,是二里头文化中数量最多的玉器。在象征性礼玉方面,二里头文化形制较为统一,变异性小,多有扉牙装饰,与同时期的青铜器相似;石峁象征性礼玉则形制变异较大,装饰较少,没有一定规范可循。在单出玉器方面,玉璧、牙璧在各自的玉器体系的地位都不受重视。璧戚是二里头文化的新器物,表明璧戚作为象征性玉礼器在二里头文化中的发展。关于这些差异所反映的现象或原因本文也作了简要讨论。二里头文化玉器在在器型和装饰上均表现得较为华丽,可能与技术进步和文化传播发展有关;柄形器和牙璋在数量上和所占比重上在石峁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的差异说明在两地的礼制内容上有具体的差异;二里头文化玉器器型少,变异小,石峁文化礼器多、形制变异大,可能与是否有统一的礼制规范的存在有关;二里头文化某些玉器如戈、钺等与同类青铜器十分相似,说明青铜器的影响力逐渐取代玉器成为维护礼制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