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态系统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传统的比较优势研究方法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货币或者能量对农业生产比较优势进行评价。然而,纯粹货币评价方式受到越来越多非议,而能量分析又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结合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有必要开展针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能值分析方法与传统的经济学和能量学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能值分析方法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圈过程贡献的量化表达进行了考虑,在分析系统中加入了免费的环境源因素,更全面地考虑了系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这既体现在主要资源和生物圈过程能值转换率的计算上,也反映在对具体能量系统的分析过程中。在理论上,能值分析提供了比较和衡量不同生态流的共同尺度与综合分析方法,为生态经济系统开辟了定量分析研究的新方法,有助于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本文在以下方面做了研究:编制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表,并建立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如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等)。通过对系统的演变趋势做出适当的判断,辨识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趋势,并对本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选取1980-2008年作为时间序列,对27年来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趋势与演替轨迹作进一步的研究,探求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的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在以下方面做了重点研究:本文将农业视为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机结合。运用国际前沿的能值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整个系统进行科学评价,将自然生态系统对农业的作用与社会经济对农业的作用综合分析,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和认识又深入了一层。基于能值分析,建立比较优势模型,以怀化市不同农业生态典型县域的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新拓展的能值比较优势指标能够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比较优势,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科学合理的发展提供指导。研究的对象更加具体,更加深入。能值研究对象大多数是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对单个具体作物系统进行研究填补了能值研究的空白。而目前比较优势的研究也是以全国或跨省区来进行的,对县域尺度进行研究的例子还很少见。对大农业进行研究的弊端就是容易忽略不同农作物及地域差异,会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本研究考察不同作物不同县域,是对能值研究的深入表现。最后得到的结论如下:怀化市典型县域沅陵、中方、会同水稻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排序为中方(34.11%)>沅陵(29.74%)>会同(23.98%)>怀化市(15.27%),中方位于第一。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购买能值投入较低,而索取的无偿自然资源能值较高。水稻作物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小于1,说明其投入产出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怀化市不同农业生态区典型县域沅陵、中方、会同水稻系统的能值投入率排序为怀化市(11.41)>沅陵(8.35)>中方(5.75)>会同(3.40)。会同的能值投入率最低,怀化市最高。表明会同水稻作物系统每单位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投入了较少的购买能值,生产成本较低,环境压力较小,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玉米净能值产出率的排序为中方(239.48%)>会同(228.39%)>沅陵(218.59%)>怀化市(172.66%),中方和会同值产出率较高,而怀化市产出率低,说明玉米作物生产过程购入了较多的购买能值,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怀化市农业生产系统能值投入水平较高,环境压力较大,能够较大规模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运用现代化农业手段和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依托自然环境优势,优化系统运转结构功能效率,提高能值产出效率。通过怀化市能值投入比例分析可以看出,工业辅助能投入大于可更新有机能投入,增加有机能值的投入,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趋势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生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这是由于怀化市增加了工业辅助能值的投入,系统能值投入结构区域合理。这意味着怀化市正摆脱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