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来实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运作过程中,对该课程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我国高校都广泛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困境。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和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本文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评价的原则、模式以及实施的维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希望通过这个评价标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和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本论文研究共包含五个部份,第一部份是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缘由与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且界定了与论文相关的核心概念,即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第二部份论述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依据。这一部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人文素质课”,具体表现为知识性、工具性和有用性;第二是主要讨论了制定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评价标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第三是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遵循的目标模式;第四是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实施的维度,主要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教材、教师素质、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程效果六个方面去论述。第三部份在分析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实施维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这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评价体系、教师素质的评价体系、教材的评价体系、教学方法的评价体系、师生关系的评价体系以及课程效果的评价体系。第四部份是对制定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实践反馈。主要针对学生和教师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以验证制定出的评价标准的是否有效性和适用。第五部份是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并对未来这方面的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