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模糊性及其正面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很难将法与“模糊”这一字眼联系起来,二者似乎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强调法的模糊性必然会招致很多不加思索的非议。人们历来认为法是明确的、肯定的,易于把握和运用,不会也不应当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认为所有的法律问题都能顺利的产生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但是,一旦深入到法的适用层面,并且随着法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尤其是部门法专家,越来越多的发现抽象的、明确的法律规则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模糊不堪,执法者常常在疑难案件面前抓耳挠腮、左右为难。人们开始意识到法除了明确、肯定的一面以外,还有模糊的一面。对法的模糊性的认识,乃20世纪才显端倪。50年代开始,西方法理学界发生了三次著名的论战,法的不确定性是哈特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也是三次论战中的重要话题。西方法学界虽然尚未单独系统的提出法的模糊性这一概念,但是法的不确定性却已经成为当代西方法学界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而他们所指的法的不确定性的某些方面与法的模糊性的含义有重合之处。但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依然比较零散,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或者学派,没有寻找到解决模糊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国内,虽然有不少学者在探讨法的不确定性、法的局限性和法律漏洞等问题的论著当中或多或少的提到法的模糊性,但以模糊性为主题研究的往往是部门法学方面的学者,如陈云良教授写过一篇《法的模糊性探析》,将数学中的模糊数学理论引入法学理论中进行分析,颇有创新之处,但是对法的模糊性的定性和定量还没有分析,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区别也只有简单提及。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从法的模糊性的概念入手,区别了法的模糊性和法的不确定这两个容易混为一谈的概念,以及列举了法的模糊性的几种表现形式。从数学、逻辑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较全面的分析了法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与之前一些对法的模糊性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文着重通过对法的模糊性的含义、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的分析中发掘法的模糊性的正面价值。通过分析法的模糊性对于立法、行政、司法的价值,全面而又系统的揭示了法的模糊性的积极意义。诚然,法的模糊性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负面影响,但法的模糊性也是法的一个固有特质,因此,从多学科角度去认识和利用模糊性,克服不必要的、负面的模糊,利用必要的、正面的模糊,更有利于达到和接近确定性,更有利于实现立法的准确客观和执法的合理公正,更有利于推进中国的法治化进程。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词语的网络释义为研究对象,以百度百科、搜狗百科、互动百科和360百科四大搜索引擎上的新词语网络释义作为研究基础,结合语言学相关知识,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新词语的网络释义进行了调查研究。绪论部分主要对新词语的网络释义进行了界定。新词语网络释义指网络上各大搜索引擎提供的关于新词语意义的注释,本文研究的新词语的网络释义指的是近5年产生的新词语在各大网络搜索引擎上的词义注释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道出了种子在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稳定上的至关重要性。传统种子业是由自给自足的非商品化产业过渡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垄断性的行业,此时期,新品种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阐述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性格、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年龄因素和情感因素。
首先,采用含有分布式光伏电源和风机的"手拉手"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关键设备并确定了接地方式和各端口协调控制策略。其次,为避免系统启动过程中出现过流现象、
阿富汗地处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国内民族众多、派别林立、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与此同时,外
<正>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该病部分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西医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
提出高校图书馆在中文期刊编目过程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结合本馆工作实际,探讨了中文期刊编目问题的若干对策。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日上午八时许,芦沟桥周围抗日的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正同日寇进行着浴血的奋战。可是,在我国东南海防前线的福建闽南地区,却发生
粮食安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性问题。本文以水稻为例,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将经济学与栽培学结合,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和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行,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呼声越来越高。要使人文精神现实化,教育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使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