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西北山区属于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区域全部九个县区中有六个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如何在这一区域形成精准扶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成功实现“人口控制、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是黔西北山区肩负的历史重任。从消除绝对贫困来说,精准扶贫在黔西北山区的实践已经走过三年历程,在取得一些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贫困识别不精准、帮扶机制不健全、制度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梳理和探究这一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对今后的脱贫攻坚与同步小康,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选题主要以收入再分配理论、赋权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扶贫理论为基础,从多学科视角,对黔西北山区目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试图探讨健全、优化及当前这一地区的精准扶贫机制。选题主要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第一,梳理黔西北山区的贫困现状和具体的精准扶贫实践,着重从黔西北山区目前的贫困类型和贫困特征方面进行分析梳理,通过三个精准扶贫实践案例村的选择,形成对该地精准扶贫实践的客观认识,进而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对黔西北山区扶贫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对比精准扶贫实践前后的扶贫成效,充分肯定精准扶贫对黔西北山区的扶贫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二,通过梳理发现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与不足,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黔西北山区目前的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精准扶贫机制依然不够完善,存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和精准扶贫各要素之间整合不到位的情形,需要构建符合黔西北这一多民族聚居、人口发展过快、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和生态脆弱的山区扶贫开发实际的精准扶贫机制;第三,形成对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机制构建的观点看法并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精准扶贫实践中,尤其要注重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倡导建立精准识别的浮动机制,把更多的贫困人口纳入到精准帮扶对象中来,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贫困人口自身脱贫能力,实现机制落实到位、有力,扶贫攻坚精准发力,推动精准脱贫;最后对黔西北山区这一少数民族人口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区域的精准扶贫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进行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