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家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千百年来,土家族人民在武陵山区这片热土上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创造出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彭家寨通过其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成为土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建筑形态的研究对本区域文化的挖掘以及土家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构建一系列民居建筑形态的理论研究框架,并结合实地走访考察与现场测绘工作,理性全面的认识彭家寨民居建筑的保存现状,将现存民居形态与传统形态相对比,试图发现彭家寨民居建筑形态不断变化、更新的发展规律。其次,从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的单元平面、平面组合方式、平面组合形态三个方面入手,归纳出“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单元平面,以该单元平面形态为基础,探究彭家寨民居建筑“一”字形、“曲尺形”、“三合院”三种平面布局类型的组织规律和形态特征,再由整体到局部,对构成空间形态的典型单元进行逐一解析、对比分析,揭示特征空间形态的构成法则和内在规律。再次,围绕彭家寨民居建筑的结构形态、建筑立面形态、装饰形态等实体形态展开分析,以彭家寨民居的基础结构、建造方式、建筑样式为依托,对其正、背、侧、内四个立面的构成手法和形态组织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并从门窗、屋顶、吊脚挑廊三方面提炼出彭家寨民居建筑的装饰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论证了彭家寨民居建筑具有结构形态巧妙而严谨、立面形态整体而丰富、装饰精于细节等特点。最后,站在美学赏析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人居科学价值的分析角度,探讨了彭家寨民居建筑形态的内涵价值和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保护原状”和“改善现状”的基础上实行“优化更新”手段,对当地民居建筑的现存问题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本文将彭家寨民居建筑的形态特征分析作为研究的难点和中心点,主要探讨了在当前民居建筑保存现状下的彭家寨传统建筑的空间和实体形态,并结合民居建筑的审美和实用价值,对彭家寨地区民居建筑的发展和更新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