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组织传播研究20年的范式演变(1988-2008)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qtq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传播是各种组织内部、组织之间以及与其环境的多层次复杂现象密切镶嵌、交集形成的社会现象。虽然人们力求从客观、精确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然而,由于研究者的学术积累、知识背景的不同,必然导致学者个体研究的有限性和某种主观性。因此,从总体的方面,了解把握组织传播研究的功能、价值、特质,并对组织传播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个体性、价值性、习惯性、偶然性加以描述和解释,以概念框架的形式,对组织传播研究的范式进行总结,就显得尤为必要。   美国作为组织传播学科的发源地,已将组织传播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其组织传播在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变革及其细微的变化,都体现出了这个学科的整体发展方向。认识和总结美国组织传播近20年在研究范式上的转型,将为中国组织传播研究的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并对中国本土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讨论1988年到2008年美国组织传播研究的主题、研究方法、理论模式的发展状况。归纳和描述美国组织传播研究范式演变的轨迹。   本研究的结论是,任何一种组织传播研究范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新媒介中的信息传递范式,因其关注的焦点仅仅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数据,在具体的研究过程呈现出一种单一性特征,以致于无法解释现象背后复杂的人类关系;多元语境范式往往忽略了组织传播知识,需要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反思与对话范式,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无法简单地通过研究者的相互作用,得到一个明确的、不超出事实的组织传播方面的绝对真理。   然而,上述三种组织传播研究范式,对于中国组织传播的创新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认识美国组织传播1988到2008年间范式研究的局限性,有助于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助于中国组织传播研究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2009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报业恢复广告运营以来的第30个年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省级党报《新华日报》30年广告变迁为研究个案,在历时性的考察基
王年一在自己的书中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非常特异的事件,说它史无前例,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它把我们的失误、弊端、弱点发展到极端,许多假丑恶的现象暴露出来。在空洞
城市电视台是我国广电网络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不仅因为他数量众多,更因为他贴近观众、贴近生活。近十年来,城市电视发展迅速,受到观众的认可。民生新闻热带来了高收视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