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饮用水更是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饮用水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饮用水中主要风险还是微生物指标,微生物风险是急性的,主要由水中的致病菌造成感染。因此,本文对给水管网中细菌多样性和致病菌的种属鉴定进行研究,为保障饮用水的安全输配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在实验室建立了模拟给水管网,对选定的监测点进行连续的水质检测。从长期的检测结果来看,温度对细菌总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很大,水温还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影响细菌再生长的其他因素。细菌总数随管网余氯的消耗而增加。浊度、pH与细菌总数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TOC与细菌总数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其次,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管网水细菌多样性的研究,应用PCR-DGGE技术,对饮用水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实验证明应用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是一条可行的快速研究配水管网饮用水中微生物种群分布、变化的技术路线。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传统培养方法无法得到的菌株的情况,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饮用水微生态环境的面貌,对自来水企业保障饮用水的微生物水质安全,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很有帮助的。再次,本文创新性地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系统对给水管网中优势菌和可疑菌进行了鉴定,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给水管网的生物膜进行了研究,证明应用API20E鉴定系统对给水管网中细菌种类的鉴定是可行的,并对鉴定结果进行了细菌风险分析。这在给水管网微生物水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控制管网水质微生物学污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最后,分析了管网中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原因,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污染、降低微生物学风险、提高供水水质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