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里面,现有登记结算管理处于证券业务链末端、对业务未发生直接作用,负责整个公司的登记存管、清算、客户资金管理、交收业务和部分核算业务,被归为后台职能部门。而经纪、自营、资产管理、投行等直接面对客户和市场,处于证券业务链的前端,被归为前台业务部门。现有的登记结算模式主要特征是:历史原因造成公司资源按业务条线分割,各业务条线内部仍嵌入了部分后台业务,前后台职能界定模糊;后台职能部门整合公司资源的赋权不足,现在被定位为业务跟随型模式,在业务部门引领下有序开展工作。该模式在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初期具有积极作用,对各证券公司抢占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证券公司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需要向集约化方向转变。证券市场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项交易业务的实现方式、技术架构及清算交收等日益复杂,前后台部门对各项业务的认识差距日益加大,传统的后台部门支持模式难以为继,证券公司组织架构和职能的调整势在必行。随着券商业务品种日益丰富、前台部门业务人员流动性加大、各公司开始追求规范化和精细化发展的环境下,负责开拓市场的业务条线和负责业务实现的支持条线逐步分离是必然趋势。前台部门希望能更集中精力于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节,提供更多的业务种类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由于各项新业务的实现方式日益复杂,券商的登记结算业务职责界限不明晰,前台部门难以直接与后台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后台部门对前台业务反应迟缓、相互推诿,需要有明确的部门来分析前台部门各类业务对登记结算的需求,提出整体结算解决方案,并就后续环节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从而促成业务需求的高效实现。在此过程中,逐步将部分分散的登记结算业务集中进行高效运作,成为中台管理部门。目前,证券行业内证券公司成立了清算部门负责登记结算工作,是券商业务正常运营和开拓创新的基础,也是资金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规范和优化的前提,是作为券商经营后台和主要的风险控制环节,大部分的登记结算业务已实现集中管理,从工作性质看,券商登记结算业务定位于后台支持工作,由于定位于后台,登记结算工作尚未实现集约化管理。本文阐述了以证券公司登记结算条线的流程重构作为切入点,将分散在各相关部门的资源和职能进行集中,逐步完成登记结算职能整合和业务架构调整,建成集中客户账户管理、集中清算、集中交收和资金管理、集中客户资金核算四个基础体系,并通过中台登记结算中心管理模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集约化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通过对登记结算中心建立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证券公司业务创新需要登记结算业务实现集约化管理的结论。提出了体系建立的具体设想和实施框架,从专业化、资源共享、业务流程重构以及部门职责调整等方面为证券公司集约化登记结算管理寻找理论基础,这种模式的优势体现在:1、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公司的灵活性;2、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3、控制业务风险;4、实现资金资源共享;5、强化登记结算管理,提升竞争力,帮助战略的实现。通过对证券公司登记结算业务的整合,将结算的职能前移,梳理结算支撑的有效路径,努力满足业务需求,确定最佳的登记结算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结算管理部门逐步完成由业务跟随向业务推动转型,从而助推券商的创新业务开展。最后,本文就证券公司实施集约化中台管理案例和实施新业务的集约化登记结算管理案例进行了分析,对两家券商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它们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期获得在证券行业应用中台集约化登记结算中心管理模式的实践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