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是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微通道流场中的流动和传质现象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场中的混合和分离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中所得结论对于微流体芯片的设计等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首先对与微通道流动相关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做了全面的阐述。通过对静态混合器和动态混合器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微流控芯片中微通道构型和微通道表面特性对流场和化学反应的影响,指出了微流控芯片中层流和扩散效应所起的作用。其次,阐述了微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从微机电系统出发,介绍了对流体模型区域的划分以及微通道中的流体力学连续模型和基于分子的流动模型。在论述了流体传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微通道对流扩散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对于在分析化学中使用广泛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了微通道电渗流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接着论文介绍了用于微通道流场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即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提出了相应的边界处理办法。对于耦合物理量的求解,介绍了SIMPLE方法。结合目前微流控芯片的结构和加工方法,对微通道中流体参数的测量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阐述弯曲微通道的电泳和分离的基础上,提出了U形微通道电渗流场和被动粒子运动计算的数学模型。结合微通道构型、样本离散率和对称率及壁面电荷分布,提出了优化参数和优化法则。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流场分布和样本粒子分布。对于样本液和参考液在微通道中的混合,提出了基于截面质量分数分布均匀度的混合效率指标,对S型微通道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考察了进口浓度、进口速度对混合效率的影响,同时计算分析了样本液和参考液在进口的速度差异对混合效率的影响。研究、比较了弯曲微通道几个特征截面的混合特性,并对导致不同截面浓度分布差异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对三维构型微通道中的流体混合,提出了混合特性的比较方法。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入口速度对混合效率的影响及结构几何参数对混合效率的影响。在相同的基本参数下,对蛇形混合器和直线型及平面型混合器的混合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微混合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