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胶束/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其对双重药物的负载与释放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i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疗过程的复杂化往往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对药物的同步或多步释放,这就需要开发适宜结构性能的载体,来实现多药共负载以及对药物释放的调控性能。静电纺丝纤维膜以其大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隙度以及表面易修饰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原位药物递送领域,然而单一组分的纳米纤维无法实现两种不同性质药物的同时递送和分步释放。本文利用简单而有效的同轴共纺技术设计制备了一种将聚合物自组装胶束镶嵌于核壳纳米纤维中的胶束/纳米纤维新型双重药物复合载体。核壳纳米纤维壳层为聚己内酯(PCL),核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且核层内嵌入质量分数高达40%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mPECT)胶束。本文以预防术后粘连为应用背景,将预防术后粘连前后阶段发挥作用的两种药物——盐酸林可霉素(LH)和维生素E(VE)分别作为消炎药物和纤维蛋白溶解药物负载到核层PVP纤维和mPECT胶束中。SEM和TEM表征结果证明核壳纳米纤维成功制备,其形态平滑并具有均匀的尺寸,而且核层纤维内部均匀分散着形态稳定的胶束。XRD测试结果显示药物以“无定形态”而非“结晶态”分散在纤维基质中。体外降解实验表明载体材料的纤维形态能在37℃PBS缓冲液环境下维持七个月。而且,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证明两种药物确实达到了分阶段释放的效果,即消炎药物LH在第一周率先释放而纤维蛋白溶解药物VE在第二周大量释放。本研究不仅创新性地将质量分数超过40%的胶束镶嵌于纳米纤维中,而且实现了静电纺丝纤维膜对两种不同亲疏水性药物的同时负载和分时释放,这将为静电纺丝技术研究和新型药物载体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对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前沿阵地的高校来说:"举旗帜"要求高
通过对多个国家不同个人所得税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个人所得税混合课税模式改革方案,从选择原则、模式设计、实施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了个人所得税混合课税模式的改革路径,阐述了
随着环保法规要求与人们意识的日益加强,高性能水性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水性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防水性能较差,不利于进一步推广使用。针对此问题,
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保障贫困人群基本生活为主要目的、以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为最终目标的扶贫工作,尤其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近年来,利用纳米载体对癌症进行靶向治疗,在抗癌治疗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提高化疗药物的抗癌效果以及减少其对系统的毒副作用,增加肿瘤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和实现
<正>中医诊病重视四诊合参,各医家对四诊的侧重不同。笔者对颈性眩晕患者,着重诊察其两手关脉,以左手为先。笔者发现颈性眩晕患者左手关部多是浮弦脉,并且浮弦的程度与疾病的
针灸界普遍认为针刺远道取穴的原理是由于针刺感传,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这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现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笔者发现从经络起源就包涵了腧穴非点实面的思想,突
聚合物胶束因其特有的纳米结构和物化性能,在药物递释和诊断成像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如何维持胶束体系的稳定,降低递送过程中药物的泄露,且能有效响应肿瘤微环境刺激
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常见妇科肿瘤之一,虽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但较高的HPV感染率却伴随着相对较低的宫颈癌发
目的:探讨"标本配穴"电针疗法配合行为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分析对患者血清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为治疗有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肥胖患者提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