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已有的国内外文献大多从通货膨胀产生原因及其影响等角度来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还有一些文献对通货膨胀在国际间的传递进行研究,但鲜有文献从省际传递角度入手研究通货膨胀问题。此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家整体政治和经济形势进行分析,部分研究区域性货币政策的文献也是从不同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入手,给出实施区域性货币政策的现实意义和具体措施,但尚未有文献从通货膨胀省际传递的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通货膨胀主要驱动因素,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简称NKPC)框架内构建研究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混合模型。在此基础上,为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省际传递问题,本文在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Hybrid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简称HNKPC)模型中引入空间计量因素,即加入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动态面板空间自回归模型(Dynamic-panel 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分析通货膨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不同于以往文献,本文创新性地使用局部投影法(Local Projection)来计算中国省份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函数,以研究通货膨胀省际传递的速度和持续期问题,同时又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对我国省份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地区通货膨胀的省际传递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因素是多重的,包括货币因素、需求因素、成本因素和外部输入性因素等多个方面。一个省份的通货膨胀在两年时间内会对周边省份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两年以后影响逐渐消失,同时,不同地区通货膨胀对于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反应也有所差别,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存在时滞效应。之后本文又分析了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通货膨胀水平不仅受本地区因素影响,而且受周边地区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通货膨胀水平存在差异,同时,相邻地区通货膨胀会相互影响,因此,全国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实施效果不同,在治理通货膨胀时的效率也有差别。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关治理区域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建议,包括实行差异化货币政策,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加强货币政策同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等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