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肖坑天然毛竹林生产力及养分特征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udy17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笋材两用竹种,也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对我国亚热带森林结构和功能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为了获得高产,在我国毛竹林集约经营中,采用了一些不科学的经营措施,例如全竹采伐的利用方式、极短采伐周期、过多使用化肥、施用除草剂代替人工锄草砍灌等等。这些措施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竹林产量和经济收益,却使得毛竹林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干扰而变得十分脆弱。随着毛竹林集约经营程度的增加,我国毛竹林生产力衰退的问题日显突出。本研究以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理论为指导,对安徽肖坑天然毛竹林的生产力及养分动态进行系统的研究,期望为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毛竹林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肖坑地区天然毛竹林的平均胸径为10.99cm,平均密度为3042株/hm2,平均树高为13.32m,平均胸高断面积为29.28m2/hm2,平均立竹度为0.37。(2)肖坑天然毛竹林现存总生物量均值为91.91t/hm2,各部分现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为:竹竿(占总量53.62%)>竹叶(14.77%)>竹鞭(11.63%)>竹枝(10.23%)>竹根(9.75%)。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平均为72.26t/hm2,占总生物量的78.6%,地下部分平均为19.65t/hm2,占总生物量的21.4%。(3)毛竹叶片中的N、P、K、Ca、Mg、Na六种养分含量在毛竹五个部位中均为最大。六种养分元素在毛竹不同部位的含量排序分别为,全氮:竹叶>竹鞭>竹根>竹竿>竹枝,全磷:竹叶>竹鞭>竹枝>竹根>竹竿,全钾:竹叶>竹根>竹鞭>竹枝>竹竿,全钙:竹叶>竹鞭>竹竿>竹根>竹枝,全镁:竹叶>竹根>竹枝>竹竿>竹鞭,全钠:竹叶>竹根>竹鞭>竹枝>竹竿。毛竹各部位六种养分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序分别为,竹叶:N>Ca>K>Mg>P>Na,竹枝:Ca>K>N>Na>P>Mg;竹竿:Ca>N>K>Na>Mg>P,竹鞭:Ca>N>K>Na>P>Mg,竹根:Ca>N>K>Na>Mg>P。(4)肖坑天然毛竹林N、P、K、Ca、Mg、Na六种养分总的现存量分别为653.280kg/hm2、69.929kg/hm2、423.446kg/hm2、1459.512kg/hm2、84.600kg/hm2、122.202kg/hm2。安徽肖坑天然毛竹林六种养分总现存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a>N>K>Na>Mg>P。(5)肖坑天然毛竹林土壤A0、A、B三个土层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呈现很大的差异性,磷的差异性最大,依次是钾和氮。相关分析表明,毛竹林生产力与A、B土层中氮磷养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大,而与钾的相关性较差。(6)不同季节毛竹叶片养分含量变化为:N含量的变动幅度介于0.03-4.23g/kg之间,N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于春季;P含量的变动幅度介于0.02-0.41g/kg之间,峰值出现于冬季,最小值出现于春季;夏季毛竹叶片中的K含量最高,秋季、冬季、春季毛竹叶片中K含量极为接近;冬季竹叶中Ca含量值最小,春季逐渐增加并达到峰值;Mg含量的变动幅度介于0.02-0.29g/kg之间,夏季Mg含量为一年中最低:Na含量的变动幅度为0.02-0.18g/kg,夏季叶片中Na含量最高,秋、冬、春三个季节含量相对较稳定。(7)不同季节毛竹根系养分含量变化为:N含量的变动幅度介于0.35-1.96g/kg之间,夏季毛竹根系N含量最高;P的变化表现出夏、秋、冬、春逐渐升高的趋势,最大值出现于春季;夏季与秋季毛竹根系中K含量相近,冬季与春季毛竹根系中K含量相近;冬季毛竹根系中Ca含量最大,春季Ca含量值最小;Mg含量变动幅度介于0.04-0.35g/kg之间,冬季Mg含量值最低;Na含量的稳定性较高,几乎不受季节的改变而波动。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6a生白桦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坡上2因素(N、P)3水平(不施肥、低肥(1)、高肥(2))9个施肥处理,坡下施P肥3个处理(对照(CK)、施低磷肥
水土流失是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已成为我国首要的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给生态、环境、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控制水土流失已成为迫切需要。而对于
本文在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的望谟河流域开展试验,建立SWAT水文模型,分析SWAT模型在望谟河流域的适用性;并利用SWAT模型对研究区水文情况进行模拟,分析流域内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本文根据广州市森林防火工作需求以及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广州市森林防火多源信息平台集成进行研究。按照信息来源与业务需求,将现有的森林防火信息平台和规
本文采用一年生实生苗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普陀樟( Cinnamomum japonicum)、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木麻黄(Casuarinn equiestifolia)为主要研究对象,通
油茶炭疽病(Camellia oleifera anthracnose)是我国油茶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该病常引起落果、落蕾,落果率一般在20%~40%,严
二球悬铃木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具有良好的杂种优势。但是在4、5月份花粉、种毛随处飘落,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科研工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