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北碚乡村教育建设探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合川人,谱名卢魁先,字作孚,近代著名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曾于1927年至1949年在北碚开展以乡村教育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实验,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舞台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研究和探讨卢作孚在北碚所进行的乡村教育建设实验,总结其乡村教育建设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卢作孚教育实践和思想的研究,同时有助于为今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历史借鉴,有助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概述了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兴起在我国近现代教育转型中的地位,交代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概况、研究目的和基本脉络。正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北碚乡村教育建设的发生背景。一方面是由于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另一方面与北碚自身政治、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状有关。正文的第二部分,在梳理了卢作孚的生平及其涉身教育的阶段变化和内在情怀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北碚乡村教育建设的主要举措,对卢作孚在学校教育的质量统筹与体系构建,民众教育的形式、手段和目标等主要教育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正文的第三部分,对卢作孚在北碚的乡村教育建设的成效作了分析和归因,并通过与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思想与实践作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北碚乡村教育建设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全民教育为内容,以教育依托实业为方式的特性。正文的第四部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提出了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历史启示。这些启示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强调教育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农村教育应加强现代知识、技能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建立多元的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农村。结语部分:在现代化的视野下,对卢作孚北碚乡村教育建设作了简要总结与评析。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颁布与实施,设计与开发虚拟实验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虚拟实验虽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但是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教育实践领域普遍存在缺乏对话或对话无效的事实,而对话的缺乏或无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中师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中师生身心不和谐发展的事实是不能回避的,它甚至让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