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支气管哮喘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虽然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认识,虽然国际GIAN方案的贯彻以来,哮喘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及成绩,但是如何预防哮喘的发生,如何减少哮喘的复发,重度哮喘的治疗以及激素依赖型哮喘的治疗仍然是医学界关于哮喘防治的难点;中医学关于哮喘病的认识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哮喘症状的描述,历代医家对哮喘的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诸方面都有丰富的记载,许多理论和方药迄今为止仍在临床广泛应用。至目前为止,也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哮喘文献的整理工作,并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目前尚没有从方药为切入点,结合文献研究内容分析方法及统计学知识对哮喘病方药证治规律的研究,哮喘古代文献浩瀚如海,个人认为应以分期分阶段研究较为妥当,鉴于明清时期离今较近,文献收集、整理等各方面均容易操作,因此本课题先对明清时期关于哮喘病的方药规律研究,期望能初步探明明清时期中医治疗哮喘的方药证治规律,对指导现代中医临床、优化筛选新药等诸方面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的通过对明清时期中医文献中有关支气管哮喘治疗方药的分析研究,了解明清时期哮喘辨证论治规律,期望对今后的临床研究工作提供文献学基础,以体现文献研究指导和服务于临床之目的。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数据库,以哮病、哮证、哮喘、哮、喘证、喘病、喘嗽、喘为检索词,检索明清时期医学著作,对检索所得哮喘治疗处方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及聚类分析总结,得出该时期哮喘辨证论治规律。结果通过检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84个处方,分析得出明清时期治疗哮喘的药物以止咳化痰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理气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七类药物为主,是构成明清时期治疗哮喘方剂的主要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主要作用;所有药物中以温热药物和平性药物为主,温热药物频数约为寒凉药物频数的两倍;补虚药物以补气药物为主,占67.66%;补虚药物归经以肺脾二经为主,占76.27%。结论通过方药研究,推论明清时期对哮喘的认识如下,哮喘病病因病机为脏腑虚弱,痰饮内伏,气机阻滞,外邪诱发;脏腑虚弱以肺脾气虚为主,痰饮内伏以寒痰冷饮为主,外邪以寒邪为多。治疗上以标本兼治为则,治法以止咳平喘、理气化痰、扶正解表散邪为主,佐以清热、渗湿、敛肺平喘为辅;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对哮喘病的认识限制,活血药物的使用较少,表明明清医家在从血瘀辨证论治哮喘方面存在局限性。
其他文献
将职业胜任力作为核心引入到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了"目标+能力+平台+模块+方向"的创新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胜任力、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学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按《中国腹泻病
针对国内某地铁车辆因车轮多边形造成舒适性差的问题展开动力学仿真和线路测试研究。理论上简要分析了车轮多边形产生的原因并建立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转向架各部件
2017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模式。经过近三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本校学生地理的选考状况,作者就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让全体同学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为高考选
<正>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和民主型父母。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表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和人格的成
服饰是人们情感的宣泄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本文分析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文化,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和南北朝、隋唐、满清等典型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以及近代社会
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自身模型的不确定性,给自主潜航器(AUV)航向控制带来很大困难.针对AUV的特点和控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采用了带衡量因子的动态BP神经网络控制器控制AUV的航向.
[目的]探讨海淀区糖尿病流行现况。[方法]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2773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海淀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自拟清瘀扶正汤(黄芪、白芍、元胡、草果、乌贼骨等)和化疗(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