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实际故宫院落及地面调研数据为基础和形态类型学的归纳总结体系为方法来尝试构建故宫院落的“墁地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对“墁地体系”的构建,对院落空间形态、墁地形态及分布、模数和营造技艺进行系统性的探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与之相对应,分别为空间识别部分,墁地识别部分,模数和营造部分。空间识别部分分析了院落正空间形态、负空间形态和流线形态。可以看出故宫同进数的院落空间是分为一般等级和较高等级的,它们都有一样的基本构成要素。比如一般等级的二进院,两进院落都是一正殿两配殿的布局形式,而单体院落通过游廊、抱厦等进行空间上的点缀来使院落空间更加丰富。墁地识别部分通过墁地样式类型的识别及在故宫的分布情况,结合院落主殿等级,分析同类墁地中的等级关系。对模数的讨论从院落模数与地面模数两个方面进行,这两个模数体系之间没有很强的关联性。地面模数体系中砖料与墁地种类之间不存在模数关系,但墁地与院落中的踏跺、台基等部分之间存在模数关系。匠作体系分为营造技艺与匠师传承,从故宫地面营造的特殊性出发,图解故宫地面营造工序以及特殊节点工序。并梳理了故宫匠师传承谱系。现实意义是:调研资料保存了现阶段北京故宫地面状况,为未来的地面修缮留下历史资料。并通过对此体系构建的摸索过程,为构建其他空间类型的墁地体系打下基础。综合以上,实现了对“墁地体系”构建。对故宫来说,地面的修缮工作逐渐成为了常规性工作,“墁地体系”可以尝试为地面的修缮设计提供理论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