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空间动态,指的是人口空间分布的时间增量变化。人口空间动态研究的重点是关注流动人口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人口迁移流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一大重要特征,近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增长超过30倍。人口大规模流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研究人口空间动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揭示区域间人口流动特征及规律,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人口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助推城镇化建设进程。 本文拟从三大经济地带和省级两个区域层面,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的流动人口数据,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发现:近十年来我国人口流动持续增长,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呈现由中西部向东部经济地带单边流动状态,人口流动空间分布格局由区域差异因素决定,与时间无关。 在揭示区域间人口流动特征及规律的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从省域经济层面探讨了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人口流动是否拉大了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借助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发现:(1)人口流动对人口净迁入与净迁出地的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各地区政府应着手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消除人口流动过程中的制度障碍,降低人口迁移的制度成本,减轻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2)人口流动拉大了人口净迁入与净迁出地的经济增长差距。作为人口净流出的中西部地带应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多途径提高资本存量;作为人口净流入地的东部地地带应积极推出优惠保障政策吸引流动人口,留住人才。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然而并不是人口流动的规模越大越好。探讨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协调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基于此,本文最后建议:(1)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现人口流动与资源环境相协调;(2)健全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实现人口流动与产业布局相协调;(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相融合;(4)加强流动人口适龄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水平;(5)构建新型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