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好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疾病,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异常生长。常引起患者慢性盆腔疼痛、痛经、性交痛、月经紊乱、大便痛、不孕等,是妇科常见但至今未能完全阐明的疾病,是个充满困惑却又催人探索的疾病。而现阶段,激素类药物是EM的主要治疗药物,但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研发新的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显得意义重大。而中药因其独特的药性理论和确切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使得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皂苷是由皂苷元和糖、糖醛酸组成的。皂苷元是螺旋甾烷类的皂苷,为甾体皂苷。组成皂苷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糖醛酸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三萜皂苷为皂苷元为三萜类的皂苷,其种类比甾体皂苷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主要存在于豆科、五加科、远志科、葫芦科等植物中,如人参、升麻、三七、甘草等中草药中都含有大量的三萜皂苷成分。近年来随着色谱、波谱、活性测试等分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三萜皂苷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三萜皂苷的抗癌、免疫调节、解热、镇痛、抗溃疡、抗过敏、抗病毒、降血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重要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均已被证实。但三萜皂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自体子宫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三萜皂苷用于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观察其对大鼠EM中IL-6、TNF-a、IFN-γ、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三萜皂苷对EM的作用机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以及切实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无需测量大鼠动情期,按照诱发性采取自体子宫移植的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建模后四周,40只成模,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模型对照组,米非司酮组,三萜皂苷高、中、低剂量组。以上所有大鼠按给药及分组方法灌胃28天,收集标本后用于实验。1.测量用药后异位子宫内膜的体积V2,与V1进行比较,V1为造模成功后异位子宫内膜的体积。观察药物对异位内膜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抑制率来表示。计算公式为:抑制率(I)=(V1-V2)/V1×100%。2.收集大鼠血清及腹腔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ABC-ELISA)检测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3.切取各组异位子宫内膜,HE染色观察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理形态学;采用PV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异位内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4.取各组异位内膜组织100mg左右以Trizol试剂提取总RNA,采用RT-PCR检测异位组织中IL-6和TNF-amRNA的表达。5.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用均数士标准差(X|ˉ±S)表示,用SPSS13.0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成功建立,成模率为72.7﹪。治疗前各组之间的异位内膜体积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治疗后可见各药物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及其包裹下的积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甚至消失。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均小于模型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ELISA法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IFN-γ水平:模型对照组IFN-γ的含量均低于各治疗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萜皂苷高剂量组作用最强,其IFN-γ含量最高,与其他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和三萜皂苷中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光镜下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理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异位内膜生长良好囊泡由内到外为内膜、肌层和浆膜层,大部分上皮细胞有分泌现象(形成核下空泡)。治疗组中,除三萜皂苷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异位内膜在镜下呈现上皮不同程度的变薄、萎缩,而腺体减少,甚至消失。5.PV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后各组异位子宫内膜NF-κB的表达情况:检测中阳性者为腺上皮细胞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染色,各组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细胞浆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染色,也可见细胞核染色。模型对照组NF-κB的表达强于各治疗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三萜皂苷高剂量组治疗作用最强,其NF-κB的表达最弱,与其他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和三萜皂苷中剂量组相比,NF-κB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6. RT-PCR法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IL-6及TNF-a mRNA表达情况:模型对照组异位内膜组织中IL-6及TNF-a mRNA表达强于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治疗组异位内膜IL-6及TNF-a mRNA蛋白的表达都被不同程度得抑制,其中以三萜皂苷高剂量组作用最强,与其它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萜皂苷对大鼠内膜异位移植物有明显的退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三萜皂苷抑制NF-κB的活性,进而使细胞因子IFN-γ分泌增加,IL-6、TNF-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下降有关,从而抑制病灶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