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阶段的病理过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SIRS的发生主要与应激、手术、休克、感染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通过监测大面积深度烧伤合并SIRS患者围术期血细胞、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牛化等内环境的改变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追踪大面积深度烧伤合并SIRS患者在住院期间疾病的治疗经过和预后,旨在初步探讨严重烧伤合并SIRS病人围术期病理生理的改变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结合SIR。S评分对严重烧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以指导围术期采用合理的治疗策略,调节细胞因子平衡,减轻早期损害,降低MODS的发生,进而有利患者的康复和转归,提高严重烧伤围术期综合治疗水平。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烧伤重症治疗中心收治的重度、特重烧伤后行第一次削痂植皮手术患者26例,男19例,女7例。
纳入标准:
目前国内通用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法定义为重度和特重烧伤的病人,均纳入本研究严重烧伤的范围;重度烧伤定义为:总面积50%~80%或深Ⅱ°、Ⅲ°面积超过10%者,或烧伤面积不足5l%,但合并有严重合并伤或并发症;特重烧伤定义为:总面积80%以上,伴有严重合并伤或并发症。
排除标准:
原发有严重心、肺、脑合并症及精神疾病者。
SIRS评分及分组标准:
依照根据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联席会提出的SIRS诊断标准,手术前将26例严重烧伤SIRS患者根据SIRS评分分为轻、重两组,SIRS评分2分为轻度SIRS组,SIRS评分3~4分为重度SIRS组。
2. 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钠0.1g,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局麻下行桡动脉/足背动脉直接置管测压,行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
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多已行气管切开,直接接入呼吸机采用SIMV模式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氯胺酮、芬太尼、维库溴胺全静脉麻醉。
3. 监测指标
3.1 年龄、性别、体重、烧伤面积、深度等一般资料;
3.2 烧伤至第一次手术间隔的天数;
3.3 围术期牛命体征、SIRS评分、手术持续时间、术毕清醒时间、麻醉药物使用情况;
3.4 手术期间液体出入量;
3.5 住院期间输入血液制品情况;
3.6 住院期间合并伤和并发症如吸入性损伤、低血容量休克、创面脓毒症等发生例数;
3.7 治疗和预后情况:住院期间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例数和时间;病人总留院时间。
4.血液标本检测
4.1 分别于术前、术毕和术后24小时空腹下抽股静脉血送本院中心实验室测血细胞、血生化指标;
4.2 术前和术后24小时使用肝素抗凝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科室自测;
4.3 每时点静脉血各3ml,注入含2%EDTA-Na2的试管中,3000r/min离心30mim,分离血浆密封于玻璃安瓿中,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ELASA法检测TNF-a、IL-6。
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j±s)表示,重复测量数据组问及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住院期间及第一次手术期间液体出入量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TNF-a、IL-6标准曲线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标准曲线拟合方程行拟合优度分析。
结果:
1. 患者年龄、烧伤面积、严重程度、治疗及预后情况
重度SIRS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轻度SIRS组(p<0.01);重度SIRS组烧伤总面积及Ⅲ°烧伤面积均大于轻度SIRS组(p<0.01);患者机械通气天数和总留院时间在SIRS重组长于轻组(p0.05);而重组体温高于轻组(p<0.0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种类、术间输入总液体量、浓缩RBC量、代血浆量、失血量、尿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5. 围术期细胞因子变化
TNF-a浓度在术毕较术前升高,术后又下降(p<0.01);不同SIRS组别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
IL-6浓度在术毕较术前升高,术后又下降(p<0.01);并且重组高于轻组(p<0.05):
6. 围术期血细胞的变化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问、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重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
红细胞压积两组术后均低于术前(p<0.05);
血小板计数重组均低于轻组(p<0.05);
淋巴细胞计数重组术前低于轻组(p<0.05);
中性粒细胞比率和淋巴细胞比率两者组间、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性粒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而淋巴细胞比率均显著低于正常范围。
7.围术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变化
[Ca2+]重组均低于轻组(p<0.05);两组[Ca2+]均值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以重组下降更明显。
PH值轻组术后较术前升高(p<0.05);PaO2、PaCO2、BE、标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在两组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但标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动脉氧含量两组术后均较术前降低,且均值明显高于正常。
8.围术期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
组间术前、后比较:重组血糖均高于轻组(p<0.05)、重组白蛋白均低于轻组(p<0.05),重组血尿素氮明显高于轻组(p<0.01);重组术前肌酐值高于轻组(p<0.05);重组白/球比例术前低于轻组(p<0.05);轻、重组所有病人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例均值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血糖、尿素氮均值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
结论:
1. 严重烧伤合并SIRS患者围术期SIRS评分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程度临床评价参数,可作为指导围术期治疗的指标之一。
2. 严重烧伤合并SIRS患者围术期血细胞、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血液牛化指标发生显著改变,手术中应予重视。
3. 严重烧伤合并SIRS患者围术期TNF-α、IL-6等细胞因子发牛显著变化,病情严重程度、创伤大小对IL-6影响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