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寻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中发生发展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被益智仁(Alpiniae oxyphyllae Fructus,AOF)总提物反向调节的代谢物,构建AOF总提物的代谢调控网络,从代谢和蛋白两个层面探讨AOF总提物治疗AD大鼠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1.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HPLC-Q-Orbitrap HRMS)对AOF总提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明确AOF总提物中复杂化学成分的组成。2.通过建立AD大鼠模型,采用水迷宫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脑部Aβ蛋白的相对含量,进而评价AD大鼠模型及AOF总提物对AD大鼠的保护作用。3.通过建立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寻找AD发生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被AOF总提物反向调节的代谢物,基于这些代谢物构建AOF总提物的代谢调控网络,从代谢层面探讨AOF总提物对AD大鼠的作用机制。4.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以潜在的药效小分子成分为探针,利用海量数据库预测AOF潜在的作用靶点,将预测靶点和AOF总提物可以回调AD代谢物的相关靶点比对分析,探寻AOF总提物调节AD的核心靶点,进一步阐明AOF总提物对A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结果:1.利用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建立AOF总提物的体外化学成分检测方法,鉴定得到AOF总提物化学成分共48种,主要包括倍半萜类、黄酮类、二苯庚烷类及其他。2.通过脑部海马区注射Aβ31-42蛋白成功建立AD大鼠模型,AOF总提物能改善AD大鼠行为学特征,提高记忆力及空间认知力;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区出现明显的Aβ1-42黄棕色阳性斑块,AOF组与模型组相比Aβ1-42黄棕色阳性斑块面积明显减少,通过对Aβ1-42蛋白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减少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建立AOF总提物治疗AD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共鉴定得到与AD相关的血浆差异代谢物29种、脑组织差异代谢物11种。此外,还鉴定出被AOF回调的23种血浆和9种脑组织代谢物,主要通过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4.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发现AOF可能通过作用于FAAH、PPARG、ACHE、BCHE、ADH1C等27个蛋白靶点来调节AD的代谢紊乱,并基于这些靶点找到发挥治疗作用潜在17个潜在药效物质,主要包括诺卡酮、益智酮甲、益智酮乙、良姜素、白杨素等,进一步阐明AOF治疗A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结论:AOF中多个成分可协同调节AD发生时的代谢紊乱,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能量代谢等。本研究通过将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从代谢及蛋白两个层面初步阐释了 AOF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为AOF治疗AD提供分子基础,并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见解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