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万历中后期,我国的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刻书事业迎来了“黄金时代”,木刻插图业也遇到了发展的良机,出现了“无书不图”的盛况。徽派插图随之崛起,并成为一时之风尚,从而引发了徽本戏曲小说传播的热潮。
了解徽派插图,是我们研究它与徽本戏曲小说传播关系的基础。徽派插图风格俊逸缜密、繁缛富丽,是明代的木刻艺术与绘画艺术结合的产物。它既符合木刻艺术的发展规律,又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故而很受欢迎;它终结了延续数百年的建安、金陵插图时代,开启了插图注重艺术价值提升的新局面,具有巨大的转折意义。
徽派插图的形成、发展,是徽州的书坊主、画家、木刻家共同发掘徽派插图艺术价值的结果。除此之外,徽州的地理文化、徽商文化、徽州的宗族文化、雕刻艺术等,也是徽派插图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伴随着徽派插图的风靡,徽本戏曲小说渐渐走出徽州,传至金陵、杭州、苏州、吴兴等地,甚至还出现了“人争宝之”的热烈场面。徽州书坊主们正是凭借徽本戏曲小说一流的质量和精美的插图,并采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进一步扩大了徽本戏曲小说的销售市场,促进了文本传播。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章介绍徽州戏曲小说木刻插图本的研究范畴、价值、传播等基本情况;第二章分析徽派插图的形成、插图功能的转变;第三章探究徽州画家、家族刻工,以及二者间的互动关系;第四章通过“徽化”现象,认识徽派插图与金陵、杭州插图间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