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先从语法的角度对“(?)”句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其实现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语法方面,笔者基于语料库(BCCWJ)的语料,对“X(?)Y”句式的特征进行了检证。分析发现,其最常用的用法是表达目的,表达类似事态的用法最为罕见。表目的的“X(?)”句式中,以“名词+(?)Y”的形式最为常见。X为动词时,自动词出现频率要高于他动词,但由于“(?)”的存在,无论哪种动词的意志性都很弱。并且,后项动作与前项事态的时间关系并不像“X(?)Y”句式那样分明。表达类似事态时,X往往不能和后面的“(?)¨”完全分离,以惯用形式居多。此外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了句末形式“X(?)”表达类似事态这—例外用法。动词变化句式“(?)(?)”往往被“X(?)”所代替,但由于其具有渐变的特征,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语用学方面,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发现“(?)”句式可以实现下述言语行为:断言言语行为(报告、主张)、指示言语行为(命令、禁止、请求、忠告、警告)和表情言语行为(讽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