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涂尔干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一位伟大的社会学家、法学家、哲学家和人类学家,他为人类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人类学思想非常具有原创性,主要集中在宗教、图腾、仪式、分类等方面。他将社会事实确定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宗教、道德、法律、自杀等都是社会现象,因此可以运用他建立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进行研究。涂尔干探讨了社会分工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社会事实之间存在的因果、功能和结构关系,运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自杀现象,分析了原始分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探讨了乱伦禁忌的起源,并研究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宗教。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其原著的解读来达到对其人类学思想的系统认识。本论文用四个部分来探析其人类学思想。第一部分介绍涂尔干的生平、对其学术思想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主要人物以及涂尔干的主要思想特征。时代背景在涂尔干身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当时法国流行的诸多思潮都在其思想中得到了体现。启蒙运动对涂尔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孟德斯鸠、卢梭、奥古斯特·孔德、赫伯特·斯宾塞等人对他也有极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思想家,涂尔干的主要思想特征包括相对的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取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取向、关注社会现实、社会进化论倾向以及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拒斥心理学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其人类学思想的社会学渊源。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和《自杀论》三部著作中,这三部著作包含了许多对人类学影响极大的概念,如集体意识、社会事实、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这三部著作奠定了他的人类学思想的基础。涂尔干将他研究社会学的概念、方法移植到他的人类学研究中,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人类学研究是其社会学研究的继续和深化。第三部分集中围绕涂尔干的人类学著作进行阐述。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他关于乱伦禁忌、分类及宗教的理论。作者认为这些现象都与“社会”这个实体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集体意识中逐渐产生的,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社会力量的体现,而且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涂尔干认为乱伦禁忌是社会制度的最初形式,它起源于外婚制。关于分类,他认为分类的形式来源于社会、分类的动力在于集体情感。宗教理论是涂尔干人类学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他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事实,宗教是人类社会自我创造的体现。宗教是社会整合的一种方式,它具有各种功能。第四部分梳理涂尔干人类学思想的学术遗产及主要影响。涂尔干的整体论视角、集体表象、实证主义方法论、分类思想、宗教研究、功能分析法等为进行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理论和方法,丰富了人类学的知识库。涂尔干的人类学思想影响广泛,尤其是对法国、英国、美国和中国的人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法国学术传统中的一位巨人,他建立了社会学年鉴学派,列维一布留尔、马塞尔·莫斯、罗伯特·赫茨、亨利·休伯特、葛兰言、列维—斯特劳斯等一大批学者深受涂尔干思想的影响;在英国,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将涂尔干的功能观点发展成为系统、完整的理论,形成了人类学理论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此外,涂尔干还影响到了玛丽·道格拉斯、埃德蒙多·利奇等人的研究;涂尔干对美国人类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与人格学派和塔尔科特·帕林斯、马歇尔·萨林斯、克利福德·格尔茨三人身上;20世纪中国的学者如凌纯声、杨成志、杨垫、徐益棠、卫惠林等曾深受法国民族学派的影响,还有些学者间接受到涂尔干的影响,甚至形成了中国功能主义学派。此外,涂尔干的弟子葛兰言将涂尔干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研究中来,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